边汝涵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豫兴路幼儿园 河南省郑州市450018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幼儿的艺术教育意识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美术活动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幼儿美育主要分为手工、绘画和鉴赏三个类型。本文结合学前教育美术活动的教学实践经验来分析幼儿美育的意义,并提出对提高幼儿美育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在幼儿园教育中略献绵薄之力。
【关键字】学前教育;美术活动;实施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美术活动占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活动是为以后的美术教育以及幼儿的审美观念打下基础;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对世界认知的主要方式之一,促进幼儿对于世界探索的求知欲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通过幼儿对于图形的表达以及颜色的搭配反应幼儿的心理变化,促进教师对幼儿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用到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及系统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幼儿美术活动能力的发展。
一、为幼儿展开美术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美术教育是一种汇集多种能力的学科,幼儿在进行手工制作的时候,幼儿通过剪、贴、捏等形式来完成自己想要的作品,促进幼儿动手能力以及手上肌肉群的发展;幼儿在进行绘画的时候,幼儿通过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和自己的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中构思作品的表达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二)促进幼儿洞察力的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的正向发展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幼儿的美术素材,成为他们作品里的内容。幼儿在素材的积累过程中,必然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格外用心,他们会认真仔细的观察、发现某事物的特点,最后用他们自己所喜欢的表达形式表现出来,促进了幼儿洞察力的发展。
(三)开阔幼儿视野,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幼儿的认知内容几乎全部是来源于他们的生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社会交往等。他们在美术教育的鉴赏环节中幼儿还可以接触到来自多个国家的不同作家的大量作品,幼儿就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风俗以及作品特点。幼儿在这个增加认知的过程中视野就会得到开阔,对于美术认知的局限就会被打开。见多就会识广,幼儿的性格会变得更加的积极与开朗。从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对幼儿美术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环境创设,激发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发展所需条件的总和,其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物质环境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影响幼儿发展的物质。教师在环境创设时候应该注意整体的美观性与对幼儿的教育价值。通过物质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美育的发展。人文环境就是指幼儿在一日生活之中所接触的人的行为。教师通过在一日生活中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活动,贯穿美育知识,促进幼儿对于美育知识的认知以及促进幼儿良好的审美能力的发展[1]。
例如,教师在进行“有趣的海洋生物”的中班美术教学前,教师可以在教师创设以蓝色为基调的“海洋世界”为主题的环境创设,通过环境的影响,使得幼儿对于海洋生物有一个了解。
在教师上美术活动之前还应该为此展开相应计划丰富幼儿的对于海洋生物的认知。教师在进行这一主题的美术活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开展与主题相关的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美术活动,请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海洋生物,在自己动手将小动物剪下来,粘贴到班级的展示墙上。
(二)开设多种形式的美育活动,鼓励幼儿表达创作理念
幼儿是以兴趣为主导,教师在对幼儿的教学中应避免幼儿对于学习丧失兴趣,建议教师对幼儿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得幼儿持续保持积极的态度。教师还应注意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逐步引导,促进幼儿美育的发展;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使得幼儿能够自由发挥,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幼儿,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对美术活动的排斥。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作品完成之后应该鼓励幼儿把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表达出来,这样不仅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创作之后又展现出来,还可以促进幼儿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发展。
仍用“有趣的海洋生物”主题来举例子,教师在进行这一美术教育活动的时
教师还可以在第二天的时候通过用超轻粘土捏动物的方式来促进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还能够使得幼儿有新的体验,保持对于美术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小班还可以通过填涂的绘画形式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学,促进小班幼儿美育中的填涂技能的提升。
(三)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促进幼儿洞察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教育教学计划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我探索时间[2],而不是为幼儿进行灌输,使得幼儿在自我探索的快乐中成长,充分感受美术活动的氛围,使得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帮助幼儿形成美术自我探索的习惯,促进幼儿美育的发展。幼儿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来创造出新的作品,促进了幼儿洞察力的发展。幼儿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见识到的东西越多,幼儿对于美的要求就会越高,就可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秋天到了”大班美术教学主题活动教学的时候,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之前可以带领幼儿在科学区或者户外进行观察和探索,请幼儿自行观察,观察这些植物都有些什么特点,对比之前都有一些什么变化;有条件的幼儿还可以开展亲自春游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相互了解,还可以增加幼儿对于大自然的了解;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有趣的美术作品供幼儿观察。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幼儿自主探索能力、洞察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达到提升幼儿美术活动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应该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想法,使得幼儿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足够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还应该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美术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用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幼儿的美术活动,通过环境的创设以及自身对幼儿的影响,帮助幼儿对美术活动形成积极的态度。通过美术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得他们形成姣好的审美能力,并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使得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彭娅. 浅析学前教育中进行美术活动的基本策略[J]. 最漫画·学校体音美, 2018, 000(025):1-1.
[2]艾合买提·吾斯曼. 学前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体现幼儿自主性的策略分析[J]. 中外交流, 2019, 026(03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