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改革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5期   作者:邓燕宣
[导读] 双高建设是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邓燕宣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027
        摘要:双高建设是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培养技术人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这对高职院校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要把握住时代的要求,创新教师教学团队,完善教学设施,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探索高水平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双高建设;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教学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承担,运用管理科学和教学论的原理与方法,充分发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对教学过程各要素加以统筹,使之有序运行,提高效能的过程。而双高计划”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双高计划是要求,教学管理是具体的实施方法。打造双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学校要从教学组织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严要求,高水准的改革,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践行职业教育的改革方案,优化课程和教材,打造一拼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产教融合的教育方式,促进职业教育的平稳快速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优秀的、高质量、高素质的职业技术型人才。本文将从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管理现状出发,探究出一条新型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的改革之路。
一、当下高职院校教学组织管理现状
(一)教学计划不完善
        教学计划是规定人才培养规格的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确保教学编制的依据,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的核心是培养人才,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这关乎到专业的设置,专业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整体的课程结构体系。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稳定性较弱,有些专业计划没能根据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学校在教学计划中没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制定的实践课时不够。此外,教学计划没有立足于本校的发展,很少有突出专业特色。
(二)教师团队不完善
        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并不完善,甚至仍然采取传统的教研室,以学科为主的教师队伍,这就严重阻碍了教学组织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虽然现在的教师团队里主张打造一支校企合作的教师队伍,但是仍然是以专业为导向的专职教师,没有真正的做到校企合作,即便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走入一线教学,但仍缺乏技术性的人才,未能给学生真正的技术传输,往往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理论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实践老师缺乏整体的理论知识,导致教师队伍的不完整。
(二)教学组织管理目标不完善
        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适应改革的需要,一味的推动1+X证书的培训,并为证书培训配备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短期的培训学生,从而提高1+X项目的通过率,从而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开设相关专业的名师工作室。但是,总体来看,这种教学组织管理的目标高度不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职业教育的初心,学校职业教育的本质教学目标认识不足,只注重个体,不注重团体,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整体性的重要性。现代的职业教育是需要打造高素质、技术性的教师整体队伍,打造技术性人才培养共同体。促进教师队伍类型的转变,从以往的学科教学组织向同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高效率。
二、双高建设下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改善学校的教学计划
        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是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这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精力去完善。作为学校,要时刻关注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改革动向,尤其是新的课程改革和新的教学内容,要不断的更新本校的教育培养模式,构建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的现状,可以注重以下几点进行重点改革。首先,学校要保证教学计划的稳定性,要完善教学计划,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做出改革,以及时在教学中应用。其次,制定的教学计划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处理好学生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要结合专业特色,贯彻产教联合,增加学生的实践学时,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打造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高建设下的教学组织管理中,首先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要有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也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2]。首先,要不断强化教师的职业精神,促进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要提供一个开放、共享、互助、合作的工作平台,给老师进行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训,完善教师的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的教师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和在职在岗继续培训,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的、教学能力高超的双师型队伍。要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高质量,不断的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培训教师的职业技能,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再次,加强行业领军人物的教学能力的培训,丰富经验丰富的技术型人才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实践”的共同推进,不断的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强调工匠精神,提倡精益求精,无论是从学历年龄,还是到时间经历,还是企业资格认证,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从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
(三)推动产教融合再升级
        产教融合,就是将生产和学习相结合,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技术型人才。产教融合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达到顶岗实习的技能,满足社会需求。传统的教育观念禁锢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很多学校对产教融合认识不清,导致很多学校仍然采用重理论,忽视实践的教学方式。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的推进产教融合再升级。首先,要完善产教融合相关的制度建设,细化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分工,明文规定二者的权利、义务、收益等相关细则,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互相交流,提高合作效率,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发展。其次,要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要符合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的分工将学校所设置的专业细化,做到真正的专业对口,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调整课程的机构,协调理论课和实训课的课时比例,既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又打实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高水准发展。
(四)协调运行,保证教学管理的质量
        高等职业院校是一个庞大的教学体系,要做好教学的协调工作,保证教学计划的合理实施,协调好课堂教学管理、日常行政教学管理,对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辅助,进行科学的协调、指挥,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学校可以构建完整的保障体系,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控。首先,对于老师,协调课堂教学,做到实时监控,定期开展抽查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晚上听课、评课制度,定期开展全校公开。其次,做好教师评价,坚持做到定期反馈,监测教师的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的目标。以动态的形式监测、反馈教学质量,从而保证教学的高质量进行。
三、结语
        双高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大高职院校切实的践行双高建设的要求,把双高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职业教育发展的实处,推动职业院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促进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的发展,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恩伦,马健云.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高校教育管理,2020,14(03):19-29.
[2]李梦卿,邢晓.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的时代要求、现实基础与提升路径[J]. 教育科学,2020,36(02):82-89.
[3]潘丽云. “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研究——基于基层教学组织重构的视角[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9):53-56.

[4]孙辉,唐振华,朱正茹.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3):16-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