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凤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第三小学,广西防城港535599
摘要:“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学科综合素养。小组合作学习是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征,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合作主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以创设高效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采取单一的讲授法,学生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语文课堂产生抵触的情绪。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的合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往往秉持一种“放纵”的心态,让学生过渡进行“自由学习”。“充分自由”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当学生遇到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困难程度较大的问题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中参与度会很低,出现“不看、不说、不学、不思考”的情形,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和效率极低。另外,长期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会让小组内长期形成固定的“发言人”,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其他的学生会“指望”“发言人”完成问题的探索、解答,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
(二)学习纪律差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需要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程内容的探索和学习。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在进行交流谈论,教师不能全部控制每一个小组的交流秩序,让课堂出现了纪律“空白”,很多学生趁这个机会与其他学生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三)延缓课堂教学进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交流时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发现,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但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进行发言,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经常出现因为课堂时间不够而没有按时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课程学习进度。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优化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
(一)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合理分配学习任务
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认知、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现状。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收到教师的教学问题、学习任务时,其学习、讨论的深度不同,掌握的效率也不同,如果在同一个层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会让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浪费掉很多学习时间,而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会感觉很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将分组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充分融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有层次性、针对性,由浅及深、由简到难的学习问题和学习任务[1]。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学生合理的分配任务。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基础的学习任务“完成本节课程生僻字的认知”,以此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像“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并用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对这个方法进行评析”。而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题目或者学习任务,如“这个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为学生合理科学的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二)强化监督,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时,经常会因为学生的不认真参与、参与度不高等情况影响课堂进度。作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组织者,教师要强化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监督,引导、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遵守纪律、积极参与,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效率,保障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一方面,在小学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的进行有效交流。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教室里多走动,能够让学生在遇到问题之后,及时向教师请教,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在教室里频繁走动,能够对那些想“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以警示,倒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合作学习活动中去。另一个方面,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鼓励、支持[2]。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能够主动向教师请教。教师要给予这个小组的学生“赞许”,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另外,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积极创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凸显活动开展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尤其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频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失去新鲜感,从而影响活动参与积极性。对此,教师要积极创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新鲜、乐趣,以保持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3]。例如,在造句练习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相互批改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在相互批改中,要对小组内学生的造句优点、缺点两个方面进行批改。能够让学生拥有很强的新鲜感,并且会积极、认真的对小组同学的造句情况进行批改,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完成相互学习、交流的学习目的,并且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效果。另外,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之间朗诵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积极的学习这首古诗,激发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性。
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以创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纪翠花. 论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与研究[J]. 好家长, 2019(33):221-221.
[2]贡凌霄.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7):125.
[3]江妍.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模式的构建[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 000(002):P.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