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策略 曾环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曾环
[导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建筑工程的打造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坚持在社会基础设施上不断健全。
        身份证号码:45262319920413xxxx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建筑工程的打造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坚持在社会基础设施上不断健全。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减少安全隐患。所以混凝土质量控制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要站在建筑全局发展的角度来探究,对不同的影响因素、不同的风险进行科学把控。另一方面,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对于施工人员的素质也要不断提升,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就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工民建筑;施工管理;混凝土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如今的城市已被钢筋混凝土包围,到处高楼林立,一个个城中村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道路、桥梁、地铁等市政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城市在马不停蹄地加快前进的步伐,向世人骄傲地展示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建筑材料———混凝土,它在工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做好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使其充分发挥使用功能,以达到完美控制工程质量的目标,需要从不同的阶段来进行控制。
        1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意义
        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与混凝土质量控制存在密切的关联,传统的控制措施、控制方法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导致控制的水平不断下降。混凝土的强度对于建筑工程的框架强度、工程安全性、工程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在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不断提升,能够减少混凝土开裂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损失问题。有些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采取科学的、多元化的措施来把控,甚至是通过极端的、粗放的措施来控制,虽然看起来能够对混凝土质量控制按部就班地开展,但实际上得到的效果并不显著,这种现象的发生,必定造成建筑工程的质量隐患、安全隐患。相反的,利用混凝土质量控制来提升质量,不仅可以减少裂缝问题的出现,还可以在材料的利用率方面进一步提升,优秀的控制方法往往能够在资源的节约效果上不断提升,而且对建筑工程的长期规划具有较多的保障。
        2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对策
        2.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力度
        (1) 原材料选材。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建筑使用用途与相关施工规范,选择适当品种的水泥、砂石与外加剂等原材料。例如,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可选择配置低热硅酸盐水泥、将水热化控制在270kJ/kg以内,配置级配较好的碎石、确保碎石抗压强度超过标准值30%,配置中粗砂、禁止使用海砂;使用一般饮用水作为混凝土拌和水。(2)材料入场检测。在原材料入场环节,管理人员对各类原材料的质检报告等文件进行核对记录,重点检查材料规格是否与采购清单一致。同时,从各类原材料中抽取少量样本进行检测,如若检测结果与采购清单符合,即可将材料运输入场。例如,检查砂石的含泥量,如若含泥量超过3%,可选择将材料退回更换,或是筛除砂石中的多余泥渣。(3)材料存储管理。在原材料现场存储环节,偶尔出现存储不当、材料潮湿受损的问题,不但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对混凝土材料性能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管理人员应将各类原材料在施工现场指定位置进行分类存储,营造适当的存储环境。例如,将水泥在干燥的室内环境进行存储。同时,定期开展材料清查盘点工作,检查各类原材料是否存在潮湿受损问题。
        2.2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生产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相关参数,结合混凝土拌和相关规范来进行试配,根据试配的混凝土检测结果来确定混凝土的最终设计配合比,配制时需要注意控制以下几点:(1)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相关规定;(2)配合比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骨料含水率应符合要求;(3)对于需要添加减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及其他矿物掺合料时,所用掺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同时调整拌和物所需用水量;(4)混凝土配合比各参数的计算需依据《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2011)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来进行。
        2.3混凝土试拌
        配合比方案不合理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导致所配制混凝土材料性能质量与预期产生出入。而问题根源在于,部分技术人员专业素养不达标,所设置各类原材料用量比例不合理,所搅拌混凝土材料质量不符合相关施工标准。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方案编制环节,企业可选择组织开展混凝土试拌作业,基于配合比方案,搅拌少量混凝土材料。随后,将混凝土试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配合比方案进行优化改进,直至混凝土材料质量达标、明确各项原材料最佳用量。
        2.4混凝土浇筑环节
        在混凝土施工中要注重选取针对性措施对冷缝集中控制,在混凝土浇筑中做好针对性振捣操作,确保混凝土之间没有较大空隙。施工人员基于混凝土实际情况做好振捣操作规范化控制,这样能有效强化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施工中要注重对混凝土展开质量控制,对混凝土施工活动有效设计,在施工中做好建筑物使用年限与受力现状调查分析,做好系统化分析研究,能拟定更为科学化的混凝土施工应用方案。在施工阶段,技术人员要注重参照施工环境选取相应的混凝土强度。全面遵循设计要求对混凝土裂缝集中控制,能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安全。此外,还要对原材料质量集中控制,在施工中常见各类水化反应,施工人员要合理选取水泥应用材料等,提高水泥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还要要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技术人员常规状态下会选取干性混凝土,补充适量混合料,对混凝土中水泥应用量进行管控。在混凝土搅拌中,加水或是用水将碎石集中冷却,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施工人员还要规范化搭配温度散发管控措施,选取多路径进行散热。
        2.5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养护环节中,施工人员应做好混凝土温控工作,定期对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外温差值进行测量。如若内外温差值较大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处理,如覆盖保温保湿的塑料薄膜、蒸汽加热,或是提前在混凝土内部预设冷水管,避免混凝土出现温差裂缝;定期开展洒水养护作业,或是向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将混凝土水分蒸发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根据施工现场气候条件,针对性制定养护方案,例如,在出现降雨气候时,可适当降低混凝土单次洒水量与洒水养护频率。
        结语
        现代化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思想比较先进,对于各项工作的实施能够采取可靠的方法来完善,并且在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上不断创新。工程建筑对社会发展、对国家建设存在很大的影响,在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要结合工程的具体需求来完善,从不同的角度来掌握、创新,实现工程的长期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宁.工民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2):181.
        [2]钟冠华.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措施研讨[J].江西建材,2018(8):287+289.
        [3]叶文文.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管理与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2):242.
        [4]谢晓晖.工民建施工及其质量监督管理措施[J].门窗,2019(4):198+200.
        [5]陈龙健.探讨工民建施工中的主要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4):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