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深化党内监督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李丽纯
[导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党内监督,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中铁十二局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党内监督,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强调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构建“大监督”体系,提高监督效能,推动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党内监督;政治监督;大监督体系
        强化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正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党内监督工作也正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在国有企业,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着力点,不断提高党内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并通过构建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相贯通的“大监督”体系,将党内监督真正融入了公司治理,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一、党的十八以来国有企业党内监督的主要特点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严格的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笔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党内监督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不断强化政治监督。监督主体始终将自身做到“两个维护”以及被监督对象能否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的首要工作和核心,把监督党章党规党纪执行作为目标,把监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着力点,把监督“关键少数”的履职尽责作为落脚点,推动了党内监督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地。二是着力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为主线,严格落实“三为主”工作要求,强化专业干部的培养、选调和聘用,构建“监督的再监督”的工作机制,纪检监察机关实现向更专、更细、更高质量的监督转变。三是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严的主基调,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严惩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果不断巩固深化。同时,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扎紧了制度的笼子,让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四是积极构建“大监督”体系。党内监督以强化党委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为重点,深化政治巡视和巡察,推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党内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同时积极整合监督资源,与审计监督、风控监督以及日常业务监督检查相结合,实施综合整治,减少基层负担,提升监督效能,构建了党内监督与其它监督相结合相衔接的“大监督”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笔者通过调阅有关资料以及与有关同志的交流发现,当前党内监督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真正敢于监督不够。在纪检监察机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后,党内监督效力大大提升。但在一些基层单位,囿于“熟人社会”,对同级党组织的监督,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下级党组织对上级党组织的监督,还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甚至不能监督的现象。二是队伍能力不强。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后,纪检监察工作对主动监督、问题线索处置、案件查办、精准运用“四种形态”等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的队伍专业化水平,还难以满足高质量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需要,人员缺乏、专业不够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巡视巡察监督质量不高。一些单位巡视巡察工作聚焦政治定位还不够,有时与党建检查、业务检查趋同,透过业务看政治、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以下看上还不够。一些单位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抓得不实,导致巡视巡察监督整体效力打折扣。四是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的深度融合不够。当前,国有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了“大监督”体系,努力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但一些单位实施过程中出现协同不及时、共享有保留、综合整治推进有难度等现象,“大监督”清单梳理过程中存在避重就轻现象,问题整治走形式。


        三、对策及意见
        (一)把准党内监督的着力点
        一要提高政治监督的质量。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把被监督对象能否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的首要任务,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一贯到底,打通基层党建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要加强对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的监督。不断加强对党组织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责任情况、一把手履职用权情况、党员干部廉洁从业情况、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持续纠治“四风”问题情况等的监督,找出影响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并强化综合整治和标本兼治,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三要增强监督的主动性。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开展监督的主动性,不断强化“监督也是生产力”的鲜明导向,教育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加强监督、主动监督就是提前治病,就是提质增效的价值导向。
        (二)注重抓早抓小防患未然
        一要加强教育提醒。在不断强化党内法规、企业制度教育的同时,重点加强案例教育、现场教育和个别谈心谈话教育,强化日常监督提醒,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确保“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理念深入人心。二要强化责任包保。结合实际探索实施纪委委员、纪检委员工作联系点制度,明确纪委和纪检委员监督、指导、帮扶职责,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要形成责任闭环机制。要积极形成明责、知责、履责、督责、述责、问责“六环闭合”工作机制,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营造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良好生态。
        (三)增强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的有效融合
        一要持续整合监督资源。党委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将党内监督作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作统筹谋划。要加强与组织、审计、风控等部门之间协同,建立具体机制,强化信息共享,打破部门之间壁垒,真正构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业务风险等各类风险的“风险识别、预警防范、运行落实、监督考核”为一体工作格局,持续提升监督效果。二要不断延伸监督触角。要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探索交叉监督、提级监督等方式,推动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精准发现问题、精准打击腐败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三要提升巡视巡察质效。推进巡视巡察全覆盖,探索“机动式”“点穴式”巡视巡察,并认真开展巡视巡察回头看。深化内部巡视巡察,探索对国有企业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依法用权情况的巡视巡察。加强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强化结果运用,真正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四要加强党务公开。在严格贯彻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业民主管理机制的同时,加强党务公开,真诚接受职工群众和广大党员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打造新时期纪检监察铁军
        一要聚焦主责主业。纪检监察部门特别是纪检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要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三转”,落实“三为主”工作要求,强化“监督的再监督”的职责定位,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提高专责监督的质效。二要选优配强纪检监察队伍。进一步明确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和人员的“三定”工作,通过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选优配强纪检监察队伍,特别注重问题线索和案件查办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为党内监督提供坚强人才保障。三要大力提升能力素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要强化实战练兵,以常态化的监督执纪问责,锻造一支信念坚定、政治过硬、勤于学习、业务专精、敢于担当、善于抗压的新时期纪检铁军。要强化廉洁自律,坚决防止“灯下黑”。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面对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要精准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要首先从政治上看的深刻内涵,不断提高政治监督的水平,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切实履行监督责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
        [2]《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3]《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4]王伟达:《40年来党内监督的理论发展和基本经验》——中国纪检监察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