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简桥柳
[导读] 许多人最开始在学校接受系统的学习 是学前教育阶段,
        简桥柳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富华幼儿园 516000
        摘  要:许多人最开始在学校接受系统的学习 是学前教育阶段,学前教育看似是“照看孩子”的阶段,实则对幼儿的影响是比较重要的。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接受的所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绝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阶段的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引言:
        对每个人而言,在幼儿时期都应该接受正规且健康的心理教育。只有真正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对一个人后续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作用。处在学前阶段的幼儿由于内心的好奇心,心理极其容易被周围事物所影响[1]。所以在此阶段必须要重视对幼儿心理各方面进行健康的心理疏导。从学前教育时期开始灌输健康心理,让幼儿能一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以后的生活与学习。
        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1家长忽视幼儿心理健康
        所以很多家长在和朋友同事聊天时,对在旁边的孩子毫不忌讳。有时大人之间讨论一些幼儿不该听到的话题,家长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对幼儿的内心是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的。所以,家长忽视幼儿的心理问题是当前的一大问题之一。
        1.2教师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对教师而言,和家长有同样的心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许多教师认为,幼儿来接受学前教育,教师只需要把幼儿带的开心 并且能够学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但是对年龄较小的幼儿而言,如果能在学前教育时期接受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极大程度地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种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可以伴随幼儿一生的,这后续其他事物都可以产生影响。
        1.3学校未设置相关课程
        对幼儿园校方而言,但学前教育的课程表上更多的设置的是教幼儿知识和如何带幼儿进行游戏。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并未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幼儿园方的课程安排会让幼儿园的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轻视心理。
        2 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2.1帮助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许多人的心理之所以会出现扭曲的现象,是由于幼儿阶段就没有得到健康正确的心理引导。如果能够在幼儿时期接受健康的心理教育,对后续的性格和人格而言也是一种保障。幼儿在学前阶段,大都处在较小的年纪。此时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没有辨别能力,内心纯洁的像一张白纸。此时就需要家长与教师对其进行健康的心理疏导与教育,在家时家长首当其冲,在校内,这份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教师身上。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占的比重,幼儿在学校时教师就是其最依赖的人。教师要为幼儿做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保证幼儿的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2.2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问题
        许多幼儿由于家庭条件或周围环境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小小年纪心里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这些事情本不该是一个幼儿承受的,所以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幼儿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与减压。而且教师如果发现幼儿所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及时与幼儿的家长联系。和家长沟通,寻找幼儿之所以会出现此类思想的原因。需要两方共同协调来寻找解决办法,一切以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作为出发点。
        2.3培养幼儿乐观积极的性格
        性格会陪伴一个人的一生,而大多数人的性格都是在幼儿时期培养的。如果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能够接受系统且健康的心理教育,那么可以帮助幼儿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态度。其实在学前教育阶段,许多幼儿的性格差距就已经很明显了。幼儿的性格会受周围许多因素的影响,好的性格与态度对幼儿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1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尚在几岁的年纪,对于先进科技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幼儿播放一些短视频,采用一些正能量或某些错误做法的短视频。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要在一边进行讲解,保证能够让幼儿明确视频中主人公的行为对错[2]。让幼儿从视频中能够增长知识,明确部分行为的是非。
        3.2进行课堂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游戏贯穿学前教育阶段的始终,教师也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如果某位幼儿在游戏中非常的胆怯,对其他幼儿也表现出害怕的行为,教师就需要对这一幼儿进行格外关注。
        3.3教师的心理疏导,及时发现问题
        教师与幼儿间的沟通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只有在和幼儿面对面沟通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得幼儿当前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加于幼儿沟通的次数,及时发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3.4举行课堂班会,促进幼儿感情
        可以不定时的举行班会,让幼儿在班会上积极发言,增强幼儿间的沟通。和幼儿之所以出现性格内向且自闭的情况,是由于在学校期间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的关系相处得并不融洽。所以作为教师要在促进小朋友关系方面起到绝对的作用,从此方法上促进幼儿对心理健康发展。
        4结束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切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都是建立在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基础之上。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合作,致力于为幼儿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郝晓艳.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8):0313-0313.
        [2] 刘欣. 关于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之中的策略探讨[J]. 决策探索(下), 2019, 616(05):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