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尚培官
[导读]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尚培官
        西安外事学院  
        摘  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长远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狠抓管理, 而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的优劣就更为重要。 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问题, 推动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争取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保障。文章以国有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为着眼点,阐述了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和措施,以期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国有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国有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由于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国有企业容易出现财务数据不全面、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直接导致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帮助有限,也使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性也受到限制。应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能够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及时向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完整的财务信息,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信息数据质量,降低财务风险
        应用精细化财务管理,相关的财务工作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工作流程,财务管理人员也会按照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信息审核质量。由于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更倾向于管理会计的职能,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从而全方位的、精细化的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粗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及时完整地提供有效的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企业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与保障, 从而减少坏账、呆账等不良问题,大大降低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有效保护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采购、生产、建设、科研、销售等最终都会与财务管理精细化工作相连接, 为国有企业精简不必要的采购与投资, 为国有企业各个环节实施成本精细化、合理化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加强国有企业应收债权的精细化管理,多角度、多维度地保全国有企业资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的应用存在滞后性与片面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也逐渐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也赋予了财务人员参与各种经营活动的权利。然而实践中,大多数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还是不够前置与全面。主要体现在: 第一, 从时间上与空间上来讲,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事后反馈、事后记录与核算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并未明确财务管理应从哪些方面、参与何种经营活动,从而限制了财务管理实时跟踪业务活动过程中应控制的疑点与风险点, 也未能迅速向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第二,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全面性原则,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应用不够,只做资金管理、核算统一管理,存在较大的片面性。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确
        当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转型的热潮中,然而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国有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还维持原来的体系,财务管理制度还是零散不成系统,甚至相关制度对同一事项出现不相同的规定,财务管理制度中各个岗位职责不明确,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这些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的应用和发展。

虽然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推行,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岗位职责明确的必要性,但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岗位职责有待明确。
        (三)预算管理留于表象,管理能力欠缺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体系化、全程化的工作, 现代财务管理更要求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为企业未来的预算规划、资金管理、投资管理等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义与方案策略。目前,大部分的预算管理留于形式、表象,没有将预算真正与未来的经营相关联,未能用预算来管理和整体把握实际经营管理,并把预算与实际的差异
        从经营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与考核。
        (四)不重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形式非常多、传播途径也非常广,然而大多国有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与企业相关的各类信息, 加大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大多数国有企业内部投资,未进行足够的调研与分析,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投资之后的整合管理也相对宽松,投资后效益并不理想,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其次,国有企业内部各部门自扫门前雪,大规模的资金运用,缺少必要科学有效的决策分析,导致资金的运用管理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相脱节,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再次,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应收债权的管理松散,极有可能出现大金额的坏账与死账,加大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后,国有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搜集、评估以及反馈速度相对较慢,反应不够及时,对现代投资管理和资本增值管理也缺乏先进的经验,会形成更大的财务风险。
三、国有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规范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精细化财务管理顺利实施的首要件, 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
        境。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落实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有力保证。根据国家颁布的内部控制指引及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合理有效的内控管理,可以让财务人员有效地参与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让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渗透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能及时准确地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现行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投资与融资活动,从调研开始,就让财务管理人员参与, 经营活动中从合同的签订开始,也让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使得财务管理参与企业各类活动的全过程。
        (二)明确财务岗位职责,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在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的基础,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保证。首先,财务管理者需要完善与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在制度中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同时把握好各职能定位,确保岗位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出现职责不清、越权、相互推诿等情况。当出现问题时,依据事态情形和制度的约定追究相关人责任人的责任。其次,要强化国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依据企业自身的特色及国家法律法规,对经营活动的的各个环节设置监督控制点,确保企业内每一岗位、每一业务的经济活动能在监督机制下有条不序的运行,让国有企业内部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最后, 预算是企业内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根据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将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岗位人员全部纳入管理体系中,并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智能化的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做好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考核,加强全面预算的全过程管理,达到促进国有企业价值有效增长的目的。每个步骤都是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有效环节,也是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发挥平台。
四、结语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掌握着重大的战略资源, 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了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有企业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不断优化财务管理制度。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方法,以期通过规范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体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全面推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给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