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黄夕荣 雷志影 孙煦勇
[导读] 探讨心理护理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的作用。
        黄夕荣  雷志影  孙煦勇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移植医学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接受的肾移植失功血液透析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16例)和对照组(n=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的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和服务态度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和S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肾移植失功血液透析的患者时,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不良临床情绪,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肾移植失功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
伴随着持续提高和丰富化的生活水平和方式,慢性的肾功能衰竭(也可称尿毒症)发生几率逐渐升高,现已成为重要病症的一种,给社会人群带来的威胁较为严重。临床对于治疗终末期肾衰竭和肾脏疾病患者,常选择肾脏移植术,该术式属有效方式的一种,但因术前患者心理状态较差,配合度较低,影响手术的效果。选择肾脏移植术治疗的患者,其个体心理的状态均有差异性存在,特别是手术开展前期准确时,由于慌乱、紧张过度,其心理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障碍,出现负面的不良情绪,此类悲观、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影响整体手术治疗的疗效。因而,将护理系统化的干预给予此类患者,从各种角度全面展开干预,如健康教育、认知、心理情绪等,可显著减轻患者负面的情绪,引导患者面对治疗时姿态积极,营造手术治疗有利的环境和对象。临床对其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即肾脏移植术,该术式对于末期肾脏疾病患者来讲效果较好,因此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为对肾脏移植患者心理实际状况进行探究,本文选取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其心理不良情绪,并针对性给予护理相关干预,具体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的医院接受的肾移植失功血液透析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16例)和对照组(n=16例),对照组,男12例,女4例;观察组,男10例,女6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基础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对患者生命监测,病情实时评估等指导患者用药以及在出院后进行康复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1)术前干预其情绪。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在面对自身实际病情时,帮助患者心态积极的面对。为让患者自身不良的心理情绪得到宣泄,护理人员与之沟通时技巧应灵活,语言应亲合,经语言交流给予患者细致、耐心的安慰。(2)干预认知。因患者医学知识极度缺乏,对手术的认知较为盲目,通常患者心理会出现负面的情绪。因而,医护人员需具体告知患者手术实际的效果,以及手术治疗展开的必要性,告知时详细。对于手术具体细节和需注意的事项,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给患者。有助于顺利开展手术,营造的条件较为积极。(3)健康教育干预。手术开展前,首先应完成健康教育,具体由护理人员执行,将疾病有关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如疾病的发生、进展、治疗策略、预后等,方式可选择宣讲,有利于患者及家属整体把握病症,创建坚定的信念,        相信疾病可治愈。(4)心理护理。医护人员每天需要将肾功能以及尿常规检查结果告诉患者及时做好讲解工作,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缓解消除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需要将病情变化告知家属,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提高患者的配合。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和服务态度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治疗上,肾移植失功会浪费医疗资源同时给治疗的患者带来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在手术过后会产生较多的并发症,但是多数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能否恢复肾功能缺乏信心,因此会导致患者产生情绪下降,拒绝治疗等不良情绪。同时还会产生焦虑的心理,因此临床上要使用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联合治疗。心理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护理,同时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帮助患者减轻负面情绪,增强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患者临床的治愈率。医护人员还需要从患者的心理特征出发,将病情与具体的治疗方法告知患者。减轻患者的抵抗情绪。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和服务态度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在治疗肾移植失功血液透析的患者时,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SDS和S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治疗肾移植失功血液透析的患者时,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临床情绪,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治疗肾移植时,使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不良临床情绪,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崔秀莉.心理护理对肾移植失功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9,32(24):182-183.
[2]唐盈,闫静.心理护理干预在肾移植失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1):142+147.
[3]冯文凤,包林芝,张吉梅.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肾移植术后患者各阶段的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1):77-78.
[4]殷艳,穆燕.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亲属供肾移植术供体及受体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01):9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