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更具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王苏芳
[导读] 本文就针对如何完成小学语文作业的改善来增强语文教育做简要探究。
        王苏芳
        椒江区中山小学 浙江 台州 318000
        【摘要】作业连接着教与学,是学习的巩固与延伸部分,它的设计与合理运用对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在新课改发布后,教育对小学作业更加重视了,愈发注意作业的实效性,强调用作业来加深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作业的开放性、创新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本文就针对如何完成小学语文作业的改善来增强语文教育做简要探究。
        【关键词】作业   小学语文   实效性   教学研究
        【正文】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那么,语文就不能只通过理论传授来教授学生,而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教授小学语文时,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用语文、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只有让学生亲身将语言投入到实践生活中,才能够掌握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小学语文在教学上应摒弃单一性、重复性、机械性,而是应该改善教学方式,丰富作业内容,增强语文学习乐趣。
        一、现今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存在的问题
        1.1作业设计随意
        大部分教师对于语文作业并没有太大的重视,布置练习作业时经常与教学目标无法对应,作业的重点也是就教学内容而言有所偏差,作业形式只留于表面,具有太大的随意性。也因此,作业针对性不强,在备课时,教师没有合理设计课后作业,课下布置的作业也只是临时决定,导致内容难易程度不同,题型各异,并且作业形式过于单一且重复。学生完成作业后,无法对教师课堂所讲的教学内容有所练习和掌握,之后教师也没有为作业做详细的讲解,这导致作业的存在,根本就是可有可无,除了完成重复、单一、随意的作业所浪费的时间,学生毫无所获。
        1.2作业内容重复
        作业本身是教学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学生留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练习作为课下作业,使学生能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提高能力,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相应的情感、价值观等等,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来检验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知识的效果,能够在这些反应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策略和手段,同时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而具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补习。但是,部分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仅仅是一些简单且重复机械性的练习,这无疑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且并没有对学生有显著的提高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教师有必要将语文作业重视起来,更加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内容,以求让学生达到真正的练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方法
        2.1作业内容基础性
        小学语文本身就是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内容的基础性。小学语文有许多字、词、句的学习,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就可以多多添加关于这些内容的练习,确保学生完全吸收课上所讲的知识,切实掌握最基础知识的基本内容。练习题偏向基础化,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并且夯实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在练习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的学习夯牢地基。
        2.2作业设计具有层次
        语文作业要避免机械和重复性,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欲望本就不高,若作业内容过于单一,学生的作业兴趣则更会大大降低,教师应该根据每节课的教授内容认真筛选语文练习题,由容易到困难,由简单到复杂,作业设计时要具有层次感,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能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有闯关的成就感。既有对课上知识的练习和复习,也有对相关知识的拓展和探究,这样在由旧知识向学习探究过渡的过程中,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获得新知,相应的探究型练习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3作业形式多样化
        对于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工作,教师除了要注意作业内容的丰富,也应该在作业形式上更多的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是孩子们具有童趣性的年龄阶段,单纯用文字描述的语文作业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除了全文字式,还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是游戏、画画等等多样性的作业形式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可以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能够给予学生不同的惊喜,让学生期待每天的作业,在愉快的氛围内完成作业,也会提高作业的完成度和效率,同时也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金木水火土”一节时,教师在教授完学生这五个字后,留下的课后作业可以是让学生画出这五个字的图像。小学生对于色彩和动手是比较敏感的,大部分学生都喜爱画画,教师留下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课下再次学习这五个生字,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金木水火土五个字,同时也能够通过画画来体会金木水火土的文字意义,加深对文字的理解,体会汉字的魅力,增强审美能力和色彩搭配意识。在今后学习生字时,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2.4作业与教材相结合
        教师应该知道,无论作业形式与内容如何变换,都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善。教材是十分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吸收能力的,因此,作业在设计的同时要与教材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要得其优而用之,不在乎作业的多少,而在乎作业的质量。作业与教材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将练习与课上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练习来更好地巩固教材所学知识,锻炼相应的语文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展现教材的作用,寻找符合学生特点的作业内容,在作业层面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教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第六单元时,此单元讲述的是父母的爱,教师可以在单元学习完毕后为学生布置一项作业,为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这样的作业量并不多,但可以通过一封信让学生掌握写信的技巧与格式,提高相应的语文能力,也通过信来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爱,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本单元的课文都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全部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更加珍惜父爱和母爱,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情感,加深印象,增强人文素养。
        2.5作业设计要体现以生为本
        完成作业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征、知识背景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认真地设计作业内容,并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不应该毫无目的地对所有学生进行相同的操练,而是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要照顾学生关于学习的特殊情绪,如某些学生对语文学习非常抵触,觉得学习语文较难,怎样努力都无法提高语文成绩,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不能以过量的作业来要求学生,再按照以往布置作业的量,可能会产生反效果,应该了解学生的情绪,具有安抚性的改善作业内容与数量。因此,在设计作业过程中体现差异性,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练习,提高作业的效率和实效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作业是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想要实现作业的实效性,就应该改善作业布置的方式与内容,摒弃以往作业的单调性和重复性,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发掘学习教材,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作业的形式来展现学生的创造性与个性,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1]严峰.巧借关联思维 优化课堂作业设计[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30.
        [2]牛雄文.浅淡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224+226.
        [3]陈苇苇.优化作业设计,让作业“动”起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有效训练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2):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