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渗透情怀教育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徐宇静
[导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师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可以将其渗透在教材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活动中,以此培养其爱国情怀、人文精神、文明气质等优良品质。
        徐宇静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第二小学  335500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师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可以将其渗透在教材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活动中,以此培养其爱国情怀、人文精神、文明气质等优良品质。并且通过互动型教学、情境教学等创新型教育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价值观,还可以开展校园活动以及丰富情感体验等方式加深其对核心价值的深度理解,这也是笔者将要同大家展开探究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核心价值观;
        引言:爱国情怀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独具光辉,吸引着无数名人志士为之献身,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当下,国家竞争激烈、外在文化盛行,更要继承和弘扬爱国精神,重现唤醒其独有的意义和价值。而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该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加强自身爱国情怀。
        一、互动型教学
        所谓互动型教学,通常是指以问题为主要的教学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对所提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加深其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教师可在互动型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渗透价值观取向,使其能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教材内容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并总结出问题的结论。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随机抽取几名学生作为代表回答问题,其余学生也可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或者针对问题解答进行补充等。
        例如在《桂花雨》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互动型教学方法。教学前先提出:同学们都见过桂花吗?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此时学生会激烈讨论并回答。成功引入课文后,再提出:桂花的特点大家都知道,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桂花的香这一特点的,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何种情感呢?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互动型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积极思考和探究,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开展实践活动,落实爱国情怀
        当然,口头的理论教学活动并不能起到实际的意义,只有开展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实处,给学生提供实践和选择的机会和环境,才能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因此,笔者十分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旨在发挥爱国情怀的真正价值。
        如,在学习《升国旗》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举办了一场班级升旗仪式,让同学们一边伴随着庄严的国歌,一边升上大家制作的国旗。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敷衍了事,不以为然。见此情景,笔者停止了大家行为并对同学们讲述了国旗的由来,国旗的寓意和国旗的尊严,让学生们从心底养成对国旗的崇敬之情。除此之外,笔者还为同学们播放了今年的阅兵式,尤其是升国旗这一段视频,让同学们对能担任升旗手充满自豪感。经过这一系列活动后,同学们的精神变得昂扬起来、步伐变得矫健起来、身姿变得挺拔起来,准备好好履行“小小升旗手”的职责。于是在征求了笔者的同意后,班级升旗仪式继续进行。经过这些教学活动后,同学们从思想到行为都有所改变,对国旗、对国家充满了热爱之情。


        三、情境教学
        作为社会中的平凡人物,教师还可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学生身边细微的小事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更能体会课文中的深刻内涵,他们进入课文和作者以及文本产生高质量对话的机会就会更多,效果也会更好。情境教学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促使语文课堂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渗透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在课堂上可以创建多种类型的情境,例如故事情境、表演情境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内容合理选择。
        例如,教师讲解《慈母情深》以及《父爱之舟》等课程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趣事。当学生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讲述这些趣事时,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如百岁老人将口袋中的糖果递给八十岁的女儿;狗妈妈不畏湍急的河水,将被困于河中央草堆中的两只小狗解救上岸;父亲在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时变身超人将儿子从死神手中拖拽而出等。通过这些例子凸显父亲与母亲对孩子强烈的爱,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能够在明亮宽敞的课堂中学习,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以此加深学生对父母亲情的感悟,使其能够秉承着感恩之心以漫长的人生回报父母的恩情,进一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四、充分挖掘教材,体验爱国情怀
        教材是教师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材出现了新变化:版本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化,教学目标更加综合化,因此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爱国情怀是成为教师们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渗透爱国情怀的直接途径。
        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内容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同学们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献身、忠于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多个体验活动。首先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了一段相关的影视作品,在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和慷慨悲昂的音乐中,同学们为五壮士的处境深深担忧,尤其是五壮士毅然决然地跳下悬崖的时候,更让同学们为之落泪。观看完视频资料后,笔者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尤其是面对着生命和国家的艰难选择时,应该如何进行抉择,由此渗透进了爱国主义教育。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因此能简洁、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大多数同学们都谈及了狼牙山五壮士的为爱献身的事迹并表示向其学习。接下来,笔者带领同学们进入了文本的阅读中,通过默读、分段朗读、有感情齐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熟悉了教材内容,完成了教学活动。在课程即将结束时,笔者留下了一个课后作业,写一篇读后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和自己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结论: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不仅可以为学生的未来成长道路点燃一盏明灯,也是培养其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钱铖,许红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冶金管理,2020(07).
        [2]孙庆杰,张光林.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研[J].才智,2018(25).
        [3]靳亚梦,田夏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路径探思——以教材中榜样人物为例[J].教育探索,2016(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