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   王云
[导读] 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诗词是古代文化的再现方式之一,值得青少年去学习和理解。
        王云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2
        摘要: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诗词是古代文化的再现方式之一,值得青少年去学习和理解。新课改以来,语文的诗词教学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技校语文诗词教学的质量,本文将从技校语文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并探究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语文诗词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时期;技校;语文;诗词教学
        近几年来又兴起了古文化的流行,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青少年更容易对诗词产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诗词教学的开展。诗词是古人抒发感情和抱负的一种方式,很多诗词中还蕴含着哲理,对于当代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本文要探究技校语文诗词的教学方式。
        一、技校语文诗词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枯燥,缺乏意境
        技校中部分教师授课的目标只是为了应付最后的期末考试,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素养上,很多方面的教学都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挖掘。诗词教学常常以背诵为主,讲解也比较偏重大致的翻译,学生一般只能了解诗词大致是在说哪些方面,但是对其中的意境和情感缺乏体验,教师没有带领着学生们去深入地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们难以体会到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不能较好地实现诗词教学的作用。
        (二)轻视想象的作用
        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是很重要的。每个学生对于同一首诗词可能都存在自己独到的理解,发挥想象也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中的意境。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语言描述直接表达诗词的含義,这就相当于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学生们简单地把教师所说的记下来,然后通过这些字面意思把诗词背下来,也就不会深入地去思考和想象诗词的意境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诗词学习质量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想象力发挥也受到了限制。
        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趋势下会主动投身到学习中,探索古诗词的美感与意境。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语言表达上别具一番风味,中国人长期受到传统文化历史的熏陶,对古诗词情有独钟,往往会喜欢上古诗词中蕴含的魅力。古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其中表达的情感却极其丰富,作者通过委婉的语言形式将自身的豪情壮志、思想之情以及爱国情怀表达出来,将作者真情流露出来,逐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因此,技校语文教师要将古诗词的魅力充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历史文化与时代背景,逐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寻找古诗词鉴赏的技巧。
        例如,技校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如在讲解婉约派诗人李清照时,教师可以借助大屏幕的优势,将李清照写下的所有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诗词写作的变化了解她人生的变化,进而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体会李清照在诗词中掺杂的感情,深入了解李清照的个人魅力,加深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进而了解她写的词,结合作者性格特点研究她写下的作品。


        三、鉴赏古诗词蕴含的结构美
        技校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词大多数以唐诗、宋词以及元曲作为主,针对中考题目的设计上,也适当增加唐宋名家的诗词内容。在技校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与目标,注重诗词文本扩展以及日常诗词积累。其次,古诗词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与朗诵,学生可以领会到作者内心的想法与情感流落,因此,在技校语文课本上编入的古诗词,更具有自己独特的画面与风格,所以教师针对不同古诗词鉴赏的方式也要有所差别
        当我们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时,通过这十个字会联想出一个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画面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大屏幕将诗句描述的场景展示出来,在图片中学生看到孤烟与大漠的线面结合,落日的在长河边上渐行渐远,让学生更加理解诗人此刻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将自己凄美的情感融入辽阔的画面中。通过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诗词内容,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免出现溜号的现象。另外,技校语文教师在古诗词鉴赏环节,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加诗词绘画大赛,让每个小组选择喜欢的古诗词进行绘画,将古诗词中描写的景物进行描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制定绘画方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绘画内容,之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为日后古诗词鉴赏教学奠定基础。
四、鉴赏古诗词体会其中的内在美
每一个诗词都具有自身的内在美,这正是古诗词的价值与核心所在。有些技校语文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意思与背诵,以免考试中出现错误。并没有对古诗词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古诗词中的内在美。每一首古诗词都会围绕情感展开创作,学生只有掌握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与精神,才会掌握古诗词中每一个字的意义,与作者情感达成共识,切身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逐渐激发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兴趣。
五、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传统技校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古诗词内容的讲解,而对于古诗词诵读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却比较忽视。实际上,古诗词的美不仅体现在意境中,同时也体现在语言、节奏和韵律上。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唱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美感,从而拉近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技校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来实现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诵读示范,并告知学生在古诗词诵读中需要读出轻重、读清停顿、读准语调、读懂情感。而学生要想诵读好诗词,首先就必须对诗词的诗意和情感进行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例如,在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句诗进行诵读时,学生首先需要理解这句诗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诗意,将“悲”“常”“多”“独”等词进行重读,这样才能够将诗中悲凉凄苦之情表达出来。由此可见,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语言、韵律和情感之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而言之,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技校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古诗词的鉴赏更是难点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蕴含的结构美、音韵美以及内在美中鉴赏古诗词,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记忆,与作者情感达成共识,进而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娜. 浅析技校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20(4):295.
        [2] 柴兆平. 浅谈技校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 学周刊,2020,6(6):43.
作者简介:王云,1983年9月,女,汉族,江苏盐城,本科,初级,语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