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刘根生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刘根生
[导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根和灵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化的复兴。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对于社会发展、语文教学或者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理应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刘根生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烟墩镇中心小学  241313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根和灵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文化的复兴。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对于社会发展、语文教学或者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理应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86-01

        引言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之中,曾经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也产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和历史内涵。即使经过漫长时间的流逝,这些文化也将始终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所以,如今,小学生也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抵御外来文化冲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各种各样的文化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小学生在网络之中可以接触到日韩文化、西方文化等多样的文化内容,也会受这种思想所左右而影响其自身行为。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都非常热衷于外来文化,忽视了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较为薄弱。外来文化在逐渐冲击着我国本土文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便是传统文化教育不足。
        (二)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展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国家。而对于这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来说,绝对不能就此断流了,需要将其发扬光大,让后世的子孙都能够看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而对于教育来说,其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体现,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对学生展开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增加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建议
        (一)更新教育理念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由于学科背景的影响,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只能集中于字词句篇的解读中,而这种肢解式的解读更多体现的是语文工具性的一面,却忽视了语文教学更应具有的人文性特征。尤其在面对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学时,若采用这种功利的做法,则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诗词中的意境,也难以挖掘出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为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另一方面积极地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诵读等多种形式参与到以古诗词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学习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地品味出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并自觉地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
        (二)创新教学手段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社会之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赋予了生活更多的可能性。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将图片、声音、文字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而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优势。在多媒体教学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其中学习和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下感受文化的魅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尝试新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生命力。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人物的语言,并且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其人物魅力。学生要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很快地被图片和视频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所吸引,进而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倾向于为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以及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正因如此语文教师忽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再加上很多教师潜意识认为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行阅读书籍或参与实践活动了解,无须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即使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倾向于单向讲解,学生未深入理解,对学生心灵和情感启发更不知从何谈起。对此,语文教师应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并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首先解读作者写作背景;如果想让学生深入了解阅读文本中涵盖的传统文化,那么就需要让学生深入解析阅读文本表达含义和传递的中心思想。通常作者在写作时会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和自身经历并发出自我感想。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讲解作者个人经历以及所处时代背景,之后再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全身心融入阅读文本当中,打破时空界限和作者交流,最重要充分理解作者传递思想感情。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立足学生发展,结合具体学情,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孩子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提升其文化底蕴,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好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0(24).
[2]林振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探讨[J].新课程,2020(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