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美术游戏化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王良菊
[导读] 美术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对美学感悟及美术创造力的重要学科。在实践中,为了促进乡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尽可能地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王良菊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洒雨镇中心小学  55240
【摘要】美术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对美学感悟及美术创造力的重要学科。在实践中,为了促进乡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尽可能地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关键词】乡村;小学美术;游戏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87-01

        引言
        高尔基曾说:“游戏是儿童了解世界的通道。”实践证明,通过游戏开启乡村小学美术学习启蒙,将游戏活动引进课堂,能够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教学内容也更具有趣味性,符合乡村小学生好奇心强、贪玩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然而,在具体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乡村小学美术教师对游戏教学缺乏认识,甚至存在偏见,担心游戏活动的引进冲淡教学主题,让学生“玩物丧志”,违背教学初衷。实际上,科学应用游戏化教学,可以明显激发乡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全面改善美育教学质量效益。
        一、适当引入游戏,吸引学生参与
        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无论什么时候,他们总会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表现出振奋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所以,在乡村美术教学器材相对匮乏和短缺的情况下,要想使乡村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走出低效、无趣的状态,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具有乡村特点的美术游戏教学素材,为学生创建出游戏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富有活力的方式中学习。当然,对于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也应进行“量”与“度”的控制,让游戏的价值得到恰到好处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时,教师就可结合“节日”相关元素,为学生创建多个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学习本节课的动力。首先,教师可先为学生创建“看看谁认出的节日多”的游戏活动,以投屏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一系列表现各种节日特色的图片,尤其要侧重于一些乡村特有节日或少数民族特有节日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结合自身了解辨认节日,谈感受、比学超。然后,对于答得又快又准确的学生,教师奖励他们一只画笔,并获得参与下阶段游戏的资格。最后,得到画笔的学生可以接着参与“画一画”的游戏活动,要求结合自身最喜爱的节日进行绘画,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还要鼓励对特有节日的创作,鼓励他们在绘画中传承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当学生绘画完成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画作进行点评,表现节日特征最明显,画面布局最精巧的学生获得游戏的最终胜利。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学生能够在较为高涨的情绪中,主动参与节日内容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和乡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认识认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美育感知能力[1]。
        二、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就目前乡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的乡村教师对于小学美术方面的教学是缺乏重视的,很少有教师会针对提升学生的美术课堂的体验感来展开专项的教学工作,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对于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是比较低下的。


因此,乡村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当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游戏情境,切实增强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体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美术课堂学习的成效尤为必要。
        例如,在“画感觉”一课的教学当中,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画鼻子”的游戏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从而在参与中初步体验“感觉”。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起去踏春”这样一个快乐之旅的游戏情境,让学生着重想象一下自己在踏春时或者平时生活中,脚丫接触草地的感觉,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想象村东头的青山、回味村西头古井甘甜的泉水、村北面高大的古树、村南面清澈见底的小溪……通过学生的大胆联想,进而让作品在学生的联想当中得以呈现。最后,教师可以就学生本次快乐之旅游戏当中的收获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谈一谈自己对线条、色彩的不同感受,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同时让学生愉快地生动活泼地学,切实增强学习美术学习体验。
        三、开展比赛,促进绘画水平
        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提升美术教学质量效益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感受,不能单一、反复讲解美术知识,而应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运用游戏教学法,经由绘画比赛活动的积极开展,使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比赛,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促进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2]。
        以“动物朋友”这一内容为例,对于乡村小学生而言,这节课本身即充满了游戏性与互动性。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可多收集一些乡村小学生常见动物的照片剪影等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学生平时常见或不常见的动物剪影开展教育教学。对于常见的动物,可以提名学生主动讲解自己对动物的了解情况;对于不常见的动物,可以让学生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动物,在做什么,然后对其进行讲解。与此同时,可开展“补缺游戏”,游戏规则是由学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了的同学可率先画上一笔,看谁最先补充好图形,并且最终图像是否与某一种动物有相似性,可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该游戏不仅使学生的绘画技能得到了锻炼,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绘画创造力。在游戏中,学生的好胜心及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借由游戏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展示美术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想象,扩充图画中的内容,通过小组间讨论与互动点评,并最终选出获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在分享故事的游戏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激发,并由此学到更多的知识[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元素在乡村小学美术课堂上的融入,既实现了“教师愉快地教学、学生轻松地学习”的目标,同时又极大程度的提升了乡村小学生的美育素质。游戏化元素的引入,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更深层次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美术学习活动中,从而提升其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进而优化美术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乡村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立足乡村实际开展前置游戏、课堂游戏和拓展游戏,尤其注重以乡村素材为主的游戏元素的挖掘与融合,切实提升美术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品.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实施策略[J].才智,2020(03):134.
[2]张绅萍.小学美术游戏化教学探析[J].明日风尚,2019(02):116.
[3]孟婷.开展游戏化教学,构建小学美术有效课堂[J].新课程(上),2018 (12):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