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包晓婷
[导读] 为了与新课改教育观念相符合,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持续对自身的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同时创设更具备趣味性、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时,美术老师可以在美术实际教学里,导入儿童绘本元素,以此对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展开有效激发,让其能自发性参与学习,并从中获取积极乐观的思想体验,同时持续增强其创造性逻辑思维能力,及审美的能力,以此实现小学生向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包晓婷   东阳市吴宁成家里小学  浙江  东阳  322100
【摘要】为了与新课改教育观念相符合,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持续对自身的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同时创设更具备趣味性、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时,美术老师可以在美术实际教学里,导入儿童绘本元素,以此对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展开有效激发,让其能自发性参与学习,并从中获取积极乐观的思想体验,同时持续增强其创造性逻辑思维能力,及审美的能力,以此实现小学生向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儿童绘本元素;小学美术;运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91-01

        儿童绘本元素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各种与儿童认知意识能力相符的场景、事件转变为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图画向儿童展现,让他们在这之中,能够形成优良的观察、分析及模仿等能力,把这种趣味化的故事内容,导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与美术教学以图画为教育方式的理念相符合,还能带动小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在绘本的辅助下取得更多的作画想象力,使其在具备审美能力的同时,对美持续创造,继而推进其美术素养能力的提升。
        一、科学为基础在新课中导入儿童绘本
        良好课堂实际教学的起始是成功的一半。目前小学课堂实际教育成效性,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了新课程导入阶段教学的影响。假如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刚开始就已经进入认真学习的状态,那么,整节课程将会获得较为良好的实际教学成果。反过来讲,假如学生在课堂教学刚开始,就没有以良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中,那么,该学生在整个学习时,就极难使自身注意力集中听取课程。在以往的小学阶段美术科目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通常在新课导入环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展开。虽然多媒体电子技术较为先进,能够给小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化、可听与看的教学氛围,但是常常出现缺少文字注解的现象。而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把儿童绘本有效导入,能够对上述现象进行有效弥补。不止能够对孩子视觉感悟方面进行增强,还能够给他们带来许多启示。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光与影”有关知识内容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把《小黄与小蓝》这个绘本导入进来。虽然此绘本里蕴含的内容较为单一化、抽象画,是美术教师可以使用黄色和蓝色两种色彩,向小学生进行展现与讲述,对两位小朋友间纯洁的友谊故事进行叙述,学生们较为喜欢接受这类型的故事,且极易对文中小朋友情绪的变化展开感悟。甚至有小学生会通过对文中人物的感悟,发现实际生活中类似文中人物的影子。其对引发小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展开学习的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为重要的是,小学生通过这项趣味化的绘本内容故事,对色彩黄和蓝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可以依照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内容,更加快速的进入到对光与影的学习中[1]。



        二、运用儿童绘本对美术教学重点难点展开突破
        虽然小学环节中美术科目课堂实际教学内容知识相对来讲,困难指数不高,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孩子年龄方面的特点,加上其具有的逻辑思维意识形态,主要是形象逻辑思维形态,所以他们在对美术知识内容展开学习时候,对稍稍抽象些的美术知识内容,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学习难度,学习起来感到十分吃力。假如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在这时适时的运用儿童绘本,把美术学科课堂实际教学知识内容里,有着抽象特点的美术知识运用趣味化的形象或者图片进行展现,这样就能够达成使抽象转变为形象、使复杂转变为简单的目标。
        例如,美术教师在小学阶段美术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们讲述《美术万花筒》时,有许多小学生对透视这个词语所蕴含的意思不够了解。这是在美术中极为重要的绘画展现手段。由于视觉角度的不同,所以出现的视觉效果也会有所差异。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意识水平有很大的局限性,对视点极难能够做到精准把握,所以不能感悟到从不同视觉角度观看,同一个物体所带来的不同感官效果。这时,小学美术教师就可以导入,与透视效果知识相关的儿童绘本,通过向小学生展示绘本里色彩鲜明的图片,带动小学生对此绘本展开阅读与感悟,给小学生带去多姿多彩的感官效果体验,以此对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展开突破[2]。
        三、儿童绘本有效运用展开美术活动
        在小学阶段美术学科教学活动实践中,美术教师不止要对小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与兴趣喜好展开全面了解,还要关注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创设与组织,恰当抓取展开活动时机,最大程度的对小学生兴趣喜好予以满足。为了这个目标能够有序实现,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适时将儿童绘本导入,使其转变为小学生展开美术学习的源动力。首先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儿童绘本的有效导入,组织小学生参与具有继承特点的美术实践活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听取故事的手法,使小学生理解及掌握书面语言,与视觉语言间的有效转换。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普遍都是喜欢听讲故事的,所以教师可以把向他们讲解绘本故事,引发其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例如,《小鸡与狐狸》儿童绘本故事,是一本具有典型特点、没有文字的儿童绘本故事书。书中内容完全靠灵动化、趣味化的图画对故事展开演绎与诠释,把故事变换为视觉化、无声特点的电影,没有语言文字却倍受小学生喜爱。故事内容主要是有只狐狸偷走了一只鸡,小动物一起去追,追到时,却发现鸡与狐狸在火炉旁谈天说地。为啥狐狸没有吃掉鸡呢?此儿童绘本在文章结尾给阅读者留下了大量的空白,极大的引发了孩子对此故事结局展开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时,美术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带动小学生对此故事进行续编,并且运用画笔将他们续编的故事绘制展现出来。这样既能够提高小学生绘画的能力,又能够提升小学生想象方面的能力。另外,美术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展开创作性美术实践活动。在这之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时候的实际情况,向小学生推荐纯粹文字版本的儿童书报,并让他们进行绘本创作,把文字里描绘的场景运用画笔展开绘制,这些对小学生审美、艺术鉴赏及创作方面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把儿童绘本元素,在小学美术实际教学中的有效导入,其对美术课堂氛围的创设、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提升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意义。在素质教育观念持续推展背景下,美术科目实际教学蕴含的内容已经发生了转变,而儿童绘本运用精妙的文字语言,与趣味化的画面和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相融合,能够给美术课堂带来全新的活力与生机,继而使美术课堂实际教学效果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许蓝玉.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合运用[J].读写算,2021(06): 69-70.
[2]朱晓亚.浅析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1 (06):143-144.
[3]梁亚平.浅谈“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 (09):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