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123”模式对注意力不足学生进行有效干预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高胜云
[导读]

高胜云    临淄区青少年科技馆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92-02

        注意力、专注力是智慧的敲门砖。在中小学中,有一些学生聪明活泼,但是注意力不足,自我抑制能力不足,如不及时进行干预,会和其他同学形成越来越大的差距。本项研究,通过问卷及测试筛选符合条件的样本学生,然后家校联合,采取“123”模式,对学生进行专注力提升、乐学教育的实践活动,结果证明:坚持参与训练的学生注意力显著改善,专注力提升,合作力、创新力、情绪管理皆有改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此模式方法简单、有效,易于在学校推广。
        “123”模式简介“123”寓意“步步高”,表示注意力提升是个越来越好走向成功的过程。1-时间一个月,2-两种训练方式:团体训练和家庭训练,3-每天不少于3个教育心理游戏,简称“123”模式。
        本活动针对的群体是一般注意力不足儿童,对有课堂行为问题未达到注意力缺陷的小学生。通过对这部分学生注意力矫正与培养,探究“123”模式对注意力不足学生干预的持续有效性。
        一、活动目标、内容及参与人数
        (一)活动目标
        1、有效改善学生注意力功能,提升注提升意品质。提高视听能力,延长专注力时间,改善听课质量,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增强规则意识,改善人际关系,促进行为改善;
        3、探究“123”模式对注意力不足学生进行干预的实效性。
        (二)活动内容:两种形式:科技馆团体活动、家庭活动
        团体活动包括注意力的游戏训练、感知觉的训练、行为干预、心理成长、习惯养成五部分(其中注意力游戏训练、感知觉训练在第一周团体训练后,老师每周根据不同的情况形成操作手册指导家长引导学生训练)。
        注意力游戏训练主要通过视点凝视、舒尔特方格、听说数字、扑克记忆、找相似字等游戏活动进行注意的稳定持续性、选择性注意、注意分配、注意转移、注意广度等训练;感知觉训练主要通过眼球追寻运动、左手右手游戏等,训练视知觉、听知觉、记忆力、协调性、执行力等;行为干预主要通过视觉分辨力训练题、在团体沙盘、注意力冥想训练中进行细心认真习惯的培养,进行情绪调控、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注意力集中的正向强化训练调整等;心理成长主要采用团体沙盘游戏、故事治疗、冥想、低阻抗治疗等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心理成长;习惯养成穿插于每一个活动中,用耐心、爱心观察引导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活动包括家长指导课堂、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完成操作手册和观察记录并写好感悟建议。注意力训练项目包括:静坐、视点凝视、冥想、游戏活动(抢椅子、玩扑克、数字传真、夹豆子、舒尔特方格等),每天学生自己选择3个喜欢的项目。操作手册上的训练项目每周会根据学生训练情况做一些的更改变化,每周集中训练完后发送到微信群中,便于家长下载使用。
        (三)所涉及的对象、人数
        本活动抽取城区两所学校的一、三、五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涉及学生336人。对抽取的六个班,通过访谈、调研、问卷、测试等形式,筛查了30名学生(一年级12名、三年级8名、五年级10名)作为样本对象,进行注意力干预训练。
        二、活动的难点、重点、创新点
        难点:因材施教,探究“123”注意力不足干预模式的有效性;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天坚持做好家庭训练,并做好观察记录;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及时做好调整,指导家长做好家庭训练。



        重点:提升注意力功能,有效提高专注力、创新力,促进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发展,培养合作能力,提升自我管理、控制能力,促进行为的改善,学习效率提高;促进心理成长,增强规则意识,提升社会交往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提升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积极性。
        创新点:创新模式:“123”模式,简洁、有效、易操作、易推广;创新活动方式:团体沙盘游戏中介入正念认知,对注意力、专注、记忆、规则、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善;模型搭建创作练习中,激发兴趣,进行、专注力、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方法:注意力冥想法。在冥想基础上,运用中医心理TIP低阻抗疗法,进行抗干扰训练,植入注意力专注力超能力意念,増强信心,进行良好的注意力行为的正向强化训练,有效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
        三、活动实施的过程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9年5月----2019年9月)调研、学习,创新实践有效的注意力训练“123”模式---形成初步课程-----制定运用“123”模式对注意力不足学生进行干预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1月)筛查样本对象,进行注意力训练。
        1、筛查样本对象首先用注意力测试卷进行测试评估圈定部分范围,然后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表现,确定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最后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家长自愿签订同意参加并配合训练的承诺书。
        注意力筛查测试卷采用比较经典的信度和效度比较高的《找相加等于10的相邻两数的注意力测试》,比较简洁方便。
        2、集中训练:利用周末进行课堂集中训练,每次训练时间1—1.5小时(第一周有家长课堂,每个年级半天时间),循序渐进,连续四周。每周会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及时调整方法,主要包括冥想、注意力训练方法、团体沙盘游戏、建筑模型等活动。每周内容不同,循序渐进,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力就在这充满爱的团体游戏及训练活动中进行科学的强化,像肌肉一样,得到锻炼和成长。
        3、家庭训练:举办注意力训练家长指导课堂,进行家长问卷;建立注意力专注力提升快乐成长微信群,以便随时跟踪每个学生的家庭训练情况,及时鼓励每一位家长,做好指导,及时收取操作手册;学生每天在家长指导下家进行训练;家长做好观察记录,课堂前进行反馈互动。
        4、馆校结合:及时与学校任课老师练习,了解孩子学校的表现情况,作好记录。
        (三)总结阶段:(2019年12月)分析总结整理“123”注意力干预模式的有效性,形成研究报告。
        1、评估训练效果通过访谈、测试、教师观察等方式,检验训练的效果。
        测试卷依然采用进行注意力训练课前的测试卷《找相加等于10的相邻两数的注意力测试》和《数字划消实验》,进行实验结果统计对比分析,汇总分析教师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对家长、教师的访谈学生的表现及前后成绩的对比,进行训练结果的总结并得出训练是否有效的结论。
        2、评估结论
        (1)运用“123”模式对注意力不足学生进行干预效果显著。通过前后注意力测试评估对比、教师观察记录、家长观察记录以及访谈内容可以看出:学生注意力明显改善,专注力提升,作业速度大幅度提高,正确率明显增加,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信心增强,规则性、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也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
        (2)创新实践的团体沙盘游戏。活动中介入正念认知,进行注意力、专注、记忆、规则、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调整及心理干预,学生特别喜欢,参与积极性高,效果好。
        (3)创新实践注意力冥想法。在正念冥想基础上,融合中医心理TIP低阻抗疗法,进行抗干扰训练,植入注意力专注力超能力意念,増强信心,进行良好的注意力行为的正向强化训练,有效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此方法对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力、情绪调节、自我约束力、记忆力等都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具有一定的普及推广价值。
        (4)科技与心理融合促进。本活动结合科技馆的展品、工作室特点,以心理训练活动为主,穿插进行建筑模型搭造,在创作中体验专注的魅力,创造的乐趣,相辅相成,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习动力,大大提高了专注力提升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实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