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内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2期   作者:肖冬
[导读]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进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学科贯穿于学习的各个时期,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学习数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学科素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连,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肖冬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高良壮苗瑶族乡鲁古完全小学  655700
【摘要】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进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学科贯穿于学习的各个时期,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学习数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学科素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连,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内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88-01

        引言
        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合实际,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有趣的实践活动,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改革内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与跳跃的思维,教师应积极应对学生的变化和教育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把冰冷的数字变成鲜活的生活化场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价值的体现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很好的作用。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兴趣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来源,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不高通过生活教学模式的应用,我们可以进一步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借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创造一定的生活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况下逐渐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且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数学是一门集定理、原理、概念和图形为一体的学科,其中很多知识都较难理解。而对于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很可能会影响数学教学的进度。因此,数学教师要将课本上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活化,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物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让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二)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
        要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以充分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如吃药时,胶囊要吃几片、药丸要吃几片等,这些问题都能充分验证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通过这些案例,逐渐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明白数学源于生活,且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同时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之后再让学生在课下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并做记录,以自主探索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数学观察力。
        (三)合理运用“生活素材”
        教师应该注意生活化教学中学生是占有主体地位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状态,了解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与兴趣相结合的生活化教学计划,才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和影响。例如,本节课进行的是《学习图形》,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在了解了每名学生的背景下,根据学生的家庭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目标展开了生活化教学的方案,在不改变原有教材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对生活中的一些素材进行了收集整理,进行有效的运用,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话题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形成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情景模式,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PPT,将生活物件以数学图形展开分析讲解,学生在学习中数学知识有了新的成长,同时对于生活物件有了新的认知,在此基础教师再引领学生学习各种形状,学生对于改形式的学习方式接受度高,学习效率也有所提升。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通过数学生活化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字、加减法及乘除法,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模拟“菜市场买菜”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分成买家和卖家:“买一瓶水2元,买家买了8瓶水,给卖家50元,应找回多少钱?”在这种简单的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不一样的课堂乐趣,还能迅速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从旁观察,辅助学生完成课堂任务,进而总结出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和学生一起探究解决方法。
        (五)教学考核生活化
        众所周知,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但是考试也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先集中考核加减法,让学生对加减法巩固之后,再将知识点和实际生活相关联,出一些应用题,再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比如小红有一些邮票,今年过生日的时候送给了姥姥20张,然后小红又将邮票拿出30张给了爸爸,现在还剩60张,问小红原先有多少邮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对加减法进行了考核,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了考核。这样的数学趣味题能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
        结束语
        生活化的小数数学教学方式是当前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在这个时代中科学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调动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学习质量,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白玛曲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探析[A].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2020年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卷二)[C].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食药同源发展工作委员会,2020:2.
[2]李晶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J].读写算,2020(26): 2-3.
[3]王桂霞.探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