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背景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探讨 孔旭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孔旭 信海南
[导读]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压力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交通压力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很多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行压力过大,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因而设计人性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已迫在眉睫。因此,本文从人性化设计角度着手,探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城市道路交通的人性化设计。
        关键词:人性化背景 城市道路交通 人性化设计
        1 人性化设计理念
        1.1 定 义
        人性化设计主要指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阶段中,设计者基于人体生理结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等要素,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或是对各项功能进行优化,确保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可大幅提高通行车辆与体验者的出行便捷性。此外,在提高人民群众出行便捷性、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的同时,也会在有形“物质态”中承载一定的无形“精神态”与设计理念,体现为人设计之宗旨,使设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2 人性化设计必要性
        在我国多数城市早期发展阶段中,受到设计经验不足等因素限制,所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较为片面、僵化,过于注重对城市道路交通运量、交通安全系数的提升,而忽视了对道路美观性、人民群众出行便捷性、不同群体出行需求、道路交通安全系数的满足。究其根源,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在于旧有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方案中缺乏人性化设计理念,问题考虑不全面。因此,在我国当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工作,在充分保障并适当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量的同时,同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系数、美观性,以及向人民群众提供人性化道路交通服务。以我国某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为例,部分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商务办公区域周边城市交通道路中并未针对性规划过路通道,进而在早晚交通高峰期中,大量人群横穿机动车道,时常出现各类交通安全事故。其问题根源在于,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阶段中,设计者并未充分考虑到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
        2 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的主要应用途径
        2.1 无障碍设计
        在部分城市旧有道路交通系统中,虽然针对残障人士而采取了一定的设计措施,但却并未实现为残障人士提供全方位的道路交通人性化服务,仍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风险隐患。例如部分城市交通车站设施中并未设置盲文站牌、直梯等无障碍设施辐射范围过小等等。因此,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阶段中,设计者需要深入了解残障群体的交通出行习惯与思维方式,对原有设计形式、道路交通功能模块进行优化调整,在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运量与交通安全系数的基础上,为残障人士与盲人提供无障碍电梯、坡道、盲文站牌、盲道等道路交通服务设施与信息指示装置。此外,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设计工作大体完成后,设计者也需要对设计方案开展模拟运行工作,模拟后续城市道路系统运行过程中,特殊人群出行便捷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时解决特殊人群在不同线路(包括交通方式)出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性问题,例如各处坡道的坡度是否合理等等。
        2.2 平整度
        我国部分城市的地形结构较为复杂,并非分布于平原地形中,因此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阶段中,普遍存在道路平整度不足的设计问题。从理论层面来讲,道路平整度并不会对交通安全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量等造成过于明显的负面影响。但在道路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凹凸不平的道路会加大车辆颠簸系数与人民群众的出行舒适度。因此,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阶段中,设计者需要充分应用路面材料材质等设计要素,在合理控制造价成本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城市道路的平整度,为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舒适度提供必要保障。


        2.3 有效融合城市景观
        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过往车辆会持续产生、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如若人体吸入过量尾气,将有较高可能引发各类人体呼吸性疾病,并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而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构建生态性城市的战略号召。为落实这一战略号召,多数城市在道路交通设计阶段中,普遍选择将城市景观与原有道路交通系统加以有效融合,进而从根源处着手,有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同时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自净力)。与此同时,也可以加快树立城市品牌,例如,济南市望岳路两侧栽种银杏、五角枫、造型黑松等多种苗木,龙鼎大道粉黛乱子草景观边坡,大幅提高了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美观性,也成为2020年济南市景观大道及网红打卡地。
        2.4 道路横断面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横断面宜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车带、设施带、绿化带,各处基础设施等。在我国部分城市旧有道路交通系统中,并未对路面横断面设计工作加以必要重视,进而出现横纵向道路结合程度不足、交通安全隐患大等设计问题。针对于此,需要在路面横断面设计阶段中充分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合理利用各项设计要素与环境要素,对横向、纵向交通道路加以有效融合。例如与城市绿化景观相融合,在道路中间区域中设置花坛等设施作为道路分离带,抑或是在道路中间区域规划道路隔离带等等。对这些设计措施的运用,不但可以有效控制造价成本,还将大幅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系数。但是在路面横断面设计阶段中,要结合不同区域城市道路两侧实际环境与车流量,以制定适当设计方案、选择正确设计方法。例如当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m时,应在人行横道中央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其宽度不应小于2m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1.5m,因此在道路红线一定宽度时横断面宜设置中央隔离带(易设置二次过街安全岛),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系数。
        2.5 附属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目前,部分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阶段中,过于注重对道路的设计,而忽视了两侧各类附属设施的设计。简单来讲,道路与各处附属设施之间的衔接程度不足,不但没有为过往车辆与行人提供全面性、人性化交通服务,也没有实现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各项功能模块的有效应用。例如,在某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并未在大型商业综合建筑、医院、学校等人流量密集建筑周边区域中规划停车场或是所规划停车场较小,无法满足实际停车需求,进而出现路边停靠大量机动车辆的问题,不但严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且存在较高的交通安全风险。所以,在规划阶段,规划者根据地块性质及定位,应考虑一定城市附属设施配套地块。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阶段中,设计者要根据不同城市区域的实际交通情况、周边区域建筑的功能属性、不同时间节点下的具体交通需求,结合规划以针对性优化附属设施设计方案,最大程度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道路以及各处附属设施之间的关联。以我国某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规划方案为例,所采取的具体人性化附属设施的设计措施包含,在学校、商场等人流量密集区域周边环境中规划停车场;在各处城市交通车站建筑或区域中提供适量的休息设施,包括无障碍设施;在道路两侧或上方区域中设置路线出行指引装置等等。
        3 结 语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为有效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过大问题,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需求,要深入融合人性化设计理念,着手构建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参考文献:
        [1]严静星.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3(4).
        [2]李 磊.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关键点[J].中国住宅设施,2019(10).
        [3]罗照伦.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5).
        [4]傅 诚.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