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关键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林丽蓉
[导读] 摘要: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有助于提升城市雨水调蓄功能,借助有效改造让城市变成“海绵”,海绵化改造还注重存储地下水与地表水,不再朝外排出部分径流量,通过调节延缓水流的排出速度。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有助于提升城市雨水调蓄功能,借助有效改造让城市变成“海绵”,海绵化改造还注重存储地下水与地表水,不再朝外排出部分径流量,通过调节延缓水流的排出速度。本文首先从地下水补充、生态环境保护、排水系统压力减小三方面阐述了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设计的意义,随后从路面选材、横断面、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植草沟、下凹式绿化带等的设计以及施工入手介绍了具体的海绵化改造策略,希望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雨水调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径流量
        某些市政道路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其路面出现的各种病害影响民众出行以及行车安全,所以对市政道路进行改造至关重要。很多城市在海绵城市理念影响下尝试改造市政道路,其宗旨是通过有效的施工技术将市政道路改造成海绵一般,突破传统市政道路渗水性差、雨水应用率低等限制,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符合国家提倡的节水环保发展策略,对城市洪涝灾害具有积极防治作用。
        一、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设计的意义
        (一)对地下水具有补充作用
        城市开发过度,道路渗透性比较差,造成城市地下水资源较为缺乏,所以在市政道路改造中应当注重地下水资源的补充。传统市政道路系统中因为侧重于迅速排水,雨水会在较短时间内被排入到河流或是湖泊,雨水排放速度过快,导致雨水利用率不高。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可以促使雨水更好渗入到地下,在渗透时借助层层筛选以及过滤,对地下水资源有补充意义。
        (二)对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雨水冲刷市政道路,不仅会对市政道路造成损害,而且也会将重金属、生活垃圾、微量元素等大量污染物带入到江河、湖泊中[1],导致江河、湖泊等发生径流污染。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净流污染情况,海绵化改造具有层层过滤功能,能够拦截、清理土壤、微生物等污染物,保证雨水高质量流入江河、湖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化改造后也会增加道路渗水能力,改造中配备的LID设备能够不断降低地面温度,通过控制温室效应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为城市民众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有助于减小排水系统压力
        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防止下雨量过大时出现洪水或是积水,减小排水系统压力。传统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基本上都用来排出雨水,可路面渗透能力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在不断减小,所以排水系统工作压力也随着增大。倘若雨季时,排水系统不能及时将雨水排出,可能就会发生洪涝,影响城市行人以及行车安全,城市因此面临较大经济损失。海绵化改造能够增加城市渗水以及储水能力,利用积极方法以及渠道对雨水进行及时排出[2],减小排水系统工作压力,保证排水系统能够发挥更多作用。
        二、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关键点分析
        (一)道路路面选材符合海绵特性
        传统道路路面材料一般是渗水性差的水泥以及沥青,海绵化改造应当选择渗水性强的透水砖或是沥青混凝土[3]。

透水砖以及沥青混凝土不仅能够保证道路交通正常投入应用,而且能够发挥自身透水性功能,避免路面积水,还具备降低噪音以及防止打滑的作用。车行道路海绵化改造时通常为全透水沥青路面,该路面施工时路面下层不会设置防水层,可以迅速排放与吸收积水。海绵化改造还可设计成半透水沥青路面,在路面下铺设透水层,提升排水效率,让雨水能够较短时间内渗透到路基下面。
        (二)道路横断面的合理设计
        海绵化改造前要展开道路设计,设计人员应当基于道路基本功能展开设计,海绵化改造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城市运作效率,所以第一考虑要素就是交通功能的正常使用。基于此需要考虑绿化带的设计,尽可能增加绿化带面积,雨季时海绵区块道路积水能够快速从内部流向两侧绿化带,通过生态滞流模式对雨水进行控制,同时促使地表水量高度不断降低。通常设计多为三幅路,中央是机动车道,然后是绿化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生态滞留带基本在道路绿化带。
        (三)生态滞留带、生态树池设计
        海绵化改造施工中需要将充足的过滤土层填充到生态池与绿化带的下部[4],根据道路具体情况,通过渗水管配置保证生态池与绿化带的渗水功能。种植土壤填充完成后均匀覆盖上陶粒,保障渗透管效果更为理想化。设计和施工的绿化带应当尽量不高于车行道,确保雨水能够从车行道流入到绿化带,发挥绿化带储水作用。
        (四)植草沟设计
        植草沟对城市植被面积以及土壤质量都有较大作用,植草沟设计与施工时对城市降水量、消化功能、雨水应用途径、城市生态环境等进行充分考虑,基于周边湿地、公园、生态雨水区域等情况展开具体施工,实现生态的有机协同,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
        (五)下凹式绿化带设计
        设计人员可设计下凹式绿化带,能够保持道路完整性。相较于平均地面,绿地高度高8公分左右,在绿化带中设计雨水溢流口,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都可设计成下凹式绿地,可以有效截留、净化雨水径流。下凹式绿地对土壤含数量具有较大提升作用,可促使雨水径流减少,从而达到预防洪涝灾害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所提出,海绵城市也属于一种开发体系,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雨水对市政道路的影响,提升雨水的经济社会价值,其通过源头控制或是分散模式对当地水文状况进行高效管理。海绵化改造基于当地水文特征不变的条件,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水流峰值流量与径流量。海绵化改造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在保障道路正常使用情况下发挥蓄水调整、生态环境保护、景观展示等作用,在未来势必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到海绵城市的队伍中。
        参考文献:
        [1] 刘昌明,张永勇,王中根,王月玲,白鹏.维护良性水循环的城镇化LID模式:海绵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初步探讨[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5):719-731.
        [2]吴燕贞.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J].四川水泥,2020(12):175-176.
        [3]马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改造设计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07):145-147+170+19.
        [4] 张志强.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2021(01):70-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