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水平对策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王彦宁
[导读] 摘要:为了有效的提升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的水平,本文先分析了普速铁路线路维修模式以及其基本原则,然后研究了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阅。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工务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为了有效的提升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的水平,本文先分析了普速铁路线路维修模式以及其基本原则,然后研究了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阅。
        关键词: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水平;对策
        1普速铁路线路维修模式
        我国铁路线路主要采用传统维修模式,以“周期修”为主、“状态修”为辅,当线路使用年限超过相应的管理标准时,需要对普速线路进行修理。普速线路结构病害的特点呈随机性,为此维修模式的选择,不应该采用“周期修”。目前从设备实际状态出发的一种的修理方法,即“状态修”,其可以合理管理与及时检修设备状态。因为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高速铁路普速线路状态变化规律,还不能开展传统意义上的普速线路“状态修”。因此普速线路的维修模式应有机结合“预防修”+“状态修”。所遵循的原则是“严检慎修、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采用科学先进的检测手段,通过实施必要的养护维修措施,预防设备的老化。实施对线路质量的等级管理,结合线路的变化规律和实时状态,采取相应的养护维修措施。
        2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基本原则
        2.1坚持主动适应天窗的原则
        天窗修是全面提升铁路运输效率,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铁路工务设备维修与安全管理实效,是现阶段我国铁路养护维修的主要方向。在强化铁路养护维修过程中,要全面坚持《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以天窗修为主要依据,积极创新维修管理理念,实现维修生产组织、修理作业手段等方面的优化,同时组织开展集中修,以促进天窗修作业效率提升。
        2.2坚持差异化管理的原则
        首先要强化工务装备工作效率、提升维修技术水平、革新优化维修手段,在这个基础上深入优化原有维修管理模式,促进维修体制及生产管理体制的有效结合。其次,全面坚持实际情况的原则,对生产单位所管线路的整体设备、自然环境、人员及机具装备等情况进行检查和掌控,依据这些方面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制度。
        2.3坚持服务现场的原则
        将“寓管理于服务”理念贯彻始终,措施、制度办法的制定要贴近现场、适用于现场,确保能真正落到实处。要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实现由班组管理到车间管理生产的思想观念转变,充分发挥车间一级专业管理作用。
        3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主要问题
        3.1“准确修”、“精确修”理念落实不彻底
        现阶段,普速铁路线路检查管理工作中存在病害检查不彻底、分析不到位。且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维修方案设计或维修设计不科学,养护维修质量不高,作业验收不严谨等问题,导致在“准确修”、精确修”等管理、落实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3.2天窗修制度未完全落实
        主要表现为养护维修观念落后、养护维修体制与现阶段工务需求不匹配,顶层设计无法落实,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作业计划不全面、审批不严格、随意变更。同时还存在过度追求“高标准”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养护维修质量,也无形中增大了安全风险。
        3.3设备质量不均衡
        主要表现为在维修体制方面制度不完善,尤其是检查、养护、修理这三方面职责划分不明确、不合理,且工作流于形式,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质量管控方面还有待加强,安全考核管理方面落实也不够彻底。
        4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水平对策
        4.1加大对维修保养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1)保证铁路线路几何尺寸准确,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线路的尺寸标准进行测定,避免列车高速行驶过程对轨道造成过度磨损,同时,检查相关构件的紧固性。
        (2)要定期清理轨道道床上的杂物垃圾,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弹性条件,避免列车高速运行带动石块等坚硬物体,对列车及铁轨造成损害。


        (3)一旦发现铁路轨道地基发生不规则下沉,或路基维护缺失,基层维修技术人员要及时填充石渣,保证轨道道床的密实性,降低发生轨道爬行病害的概率。
        (4)如果轨枕磨损严重,需第一时间在恰当位置铺设下垫层,用以阻隔列车对轨枕的磨损和撞击。
        (5)积极落实钢轨探伤工作,借助超声波技术全方位检测钢轨的破损情况,及时察觉其构造缺陷。
        4.2转变线路养护方式,提升线路设备质量
        4.2.1推行线路“状态修”,开展小机作业
        为了确保线路设备能够被良好的养护,推行线路养护维修实现“周期修”与“状态修”相结合,针对线路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估体系。这一套体系的基础是单元化管理,通过对线路进行单元化管理及分析,可对线路中一些重点病害地段进行重点分析和重点整治,有效保证线路设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综合维修车间应以小型液压捣固机为主,辅以仿型打磨机、内燃扳手、威克等小型机具开展线路维修作业。通过线路的起、拨、捣、挖除翻浆、校正曲线、打磨钢轨、整修联结零件等手段,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运行,从而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
        4.2.2以“集中修”为手段,提升设备质量
        对线路实行等级管理,以此确定“集中修”周期。工务段应将集中修作为提升线路设备质量最重要的手段。“集中修”期间,线路工作以“集中修”为中心,积极做好“集中修”的各项工作。主要分为“集中修”前的准备工作、配合工作和“集中修”后的设备恢复工作。以线路大机捣固为例,“集中修”的准备工作为大机捣固前的改道、垫板拆除、补砟、测量等工作;作业过程中的施工配合工作包括拆除地锚拉杆、拆除电务供电各类导线、大机未作业处所的人工处理、作业过程中的检测等;其次,及时做好“集中修”后线路设备的恢复工作,比如道床恢复、地锚拉杆及各类导线的恢复、联结零配件的整修等工作。
        4.2.3实现线路养护维修的“精确修”
        (1)准确界定超限位置。对各类动、静态病害现场进行仔细检查和判断,结合轨检车波形图等资料,准确查找超限位置。
        (2)准确判断超限类型及超限数值,静态检查和轨检车检测的超限计算比较简单,车载式晃车仪和人工添乘的计算相对困难。应结合现场情况考虑动、静态之间的差异,准确判断超限类型及超限数值。
        (3)准确确定作业量,合理控制作业预留量。开展标准化作业是控制作业质量的根本,所以必须严防简化作业程序和违章作业,杜绝无效劳动和有害作业。
        4.3建设具有专业化的机械维修队伍
        4.3.1人员配备
        在线路机械化方面,需配备30人以上的维修队伍。在道岔机械化方面,需配备26人以上的维修队伍。
        4.3.2管辖范围
        在线路机械化方面,其管辖的单线长度需控制在50km以内,而双向需控制在25km以内,用于进行到发线和正线的维修。在线路机械化方面,维修队主要进行到发线和正线的维修,以此来达到对工电的联合整治。
        5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适应对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的发展要求,贯彻“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时代步伐,强化铁路工务技术及管理水平,提升和改进工务普速线路养护维修管理手段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关键所在。但从现阶段我国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基本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天窗修制度未完全落实,“准确修”、“精确修”理念还未完全落到实处,设备质量不均衡等,严重的制约了铁路线路的发展。因此,应全面提升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水平,确保养护维修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刘宝华,宗强强,冯祥.铁路桥梁维修养护管理技术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3):90-90.
        [2]杨桂林.论铁路线路病害原因及维修养护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42):243-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