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乌海工务段 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
摘要:提高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水平,是保障铁路交通运输安全、提高铁路线路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因此,本文结合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阅。
关键词: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水平;对策
1普速铁路线路维修模式
我国铁路线路主要采用传统维修模式,以“周期修”为主、“状态修”为辅,当线路使用年限超过相应的管理标准时,需要对普速线路进行修理。普速线路结构病害的特点呈随机性,为此维修模式的选择,不应该采用“周期修”。目前从设备实际状态出发的一种的修理方法,即“状态修”,其可以合理管理与及时检修设备状态。因为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普速线路状态变化规律,还不能开展传统意义上的普速线路“状态修”。因此普速线路的维修模式应有机结合“预防修”+“状态修”。所遵循的原则是“严检慎修、防治结合、预防为主”。采用科学先进的检测手段,通过实施必要的养护维修措施,预防设备的老化。实施对线路质量的等级管理,结合线路的变化规律和实时状态,采取相应的养护维修措施。
2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水平对策
2.1推行线路“状态修”,开展小机作业
可通过结合“周期修”与“状态修”,并针对线路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估体系。这一套体系的基础是单元化管理,通过对线路进行单元化管理及分析,可对线路中一些重点病害地段进行重点分析和重点整治,有效保证线路设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综合维修车间应以小型液压捣固机为主,辅以仿型打磨机、内燃扳手、威克等小型机具开展线路维修作业。通过线路的起、拨、捣、挖除翻浆、校正曲线、打磨钢轨、整修联结零件等手段,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不间断的运行,从而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
2.2以“集中修”为手段,提升设备质量
工务段应将集中修作为提升线路设备质量最重要的手段。“集中修”期间,线路工作以“集中修”为中心,积极做好“集中修”的各项工作。主要分为“集中修”前的准备工作、配合工作和“集中修”后的设备恢复工作。以线路大机捣固为例,“集中修”的准备工作为大机捣固前的改道、垫板拆除、补砟、测量等工作;作业过程中的施工配合工作包括拆除地锚拉杆、拆除电务供电各类导线、大机未作业处所的人工处理、作业过程中的检测等;其次,及时做好“集中修”后线路设备的恢复工作,比如道床恢复、地锚拉杆及各类导线的恢复、联结零配件的整修等工作。
2.3实现线路养护维修的“精确修”
2.3.1准确界定超限位置
对各类动、静态病害现场进行仔细检查和判断,结合轨检车波形图等资料,准确查找超限位置。
2.3.2准确判断超限类型及超限数值
静态检查和轨检车检测的超限计算比较简单,车载式晃车仪和人工添乘的计算相对困难。应结合现场情况考虑动、静态之间的差异,准确判断超限类型及超限数值。
2.3.3准确确定作业量,合理控制作业预留量
开展标准化作业是控制作业质量的根本,所以必须严防简化作业程序和违章作业,杜绝无效劳动和有害作业。
2.4提升对薄弱环节的管理
在铁路线路中存在着很多的薄弱环节,例如轨道的接头、道岔、道口、小曲线、连接零件磨耗等,容易发生事故和伤害危险,因此,要对薄弱环节进行管理,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相对应的维修措施,减少危险的发生,确保铁路的正常运行,如,工作人员可以在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划分,对一些内容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铁路的道口、车站站场、运输繁忙区段及站场线路,结合相关线路的运行速度以及运输量的特点,然后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维修养护管理制度、作业办法,制定详细的应急方案及措施,合理设置处理方法,进行紧急处理。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要对相关的报告资料进行留存,使得更好的去探索分析发生危险的规律,提高维修效率。
2.5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应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学习相应的先进科学技术,更新先进的技术管理系统,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当前的维修养护工作,同时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设备升级创新、人员教育培训创新及系统化改进,结合管辖实际进行全面的创新思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高线路维修养护的效果。例如,在减少线路的方向和高低误差的测量过程中,可以利用当前最新的线路轨道智能检查测量技术,测量它们的类型断面,减少人为测量误差,避免检查数据不标准和误差现象的发生,并及时设立技术检查数据库,及时对照查询、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避免一些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实现维修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危险进行及时的预测、预防,从而减少各类情况的发生。
2.6努力提高作业效率,实现天窗利用最大化
车间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灵活安排工作,充分发挥人员的机动性,用足、用好每一名劳动工人,减少辅助用工,尽可能的将人员用于生产,不浪费一名劳动工人;分清点内、点外作业,合理安排工作。只有严格规范点内、点外作业管理,才能有效的实现天窗利用的最大化。以普速线路捣固为例,线路调查、划撬、联结零件整治、除草、道床恢复等这些点外作业可不占用天窗时间;施工天窗比维修天窗的时间更长,特别是在集中修期间,施工天窗一般都不少于180min,而普速线路单线的维修天窗只有90min,施工天窗与维修天窗的有效结合可实现天窗利用最大化。
2.7落实“六大维修理念
六大维修理念”是指“零误差理念、道床修理念、轨面修理念、无缝化理念、单元修理念、线路中心定位理念”。此处的“零误差”是一个虚数,并不是将线路几何尺寸全部整正为0,而是指在日常作业中,要尽可能的将几何尺寸处理至最小,使线路几何尺寸处于最理想的状态;“道床修”就是要重视对道床的修理,恢复道床弹性,确保道床的技术状态,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处理道床板结和翻浆冒泥等问题,特别是线路翻打浆,必须遵循“有一空处理一空”的原则,防止病害的发展和蔓延;“轨面修”指要及时修理钢轨病害,确保轨面平顺,结合每年的集中修,对钢轨肥边、波磨进行处理,恢复钢轨廓型,对于焊缝引起的轨面不平顺,应使用仿型打磨机进行打磨作业,对岔心肥边、尖轨非作用边肥边应及时打磨,防止产生掉块等病害;“无缝化”是指确保绝对无缝化,真正实现区间无缝线路或跨区间无缝线路,防止任意开断而破坏无缝线路,进而影响无缝线路的稳定性,此外,还应严格落实无缝线路开断审批制度,更换重伤设备或成段更换轨产生的接头,及时安排钢轨焊接作业;“单元修”是指将线路划分为多个直线单元、曲线单元、道岔单元进行管理,并建立单元质量评价体系,线路修理以一个单元为单位;“线路中心定位”是指要将线路中心锁定在设计的线路中心位置,线路在长期运营和作业的过程中,线路中心位置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改变,线路中心的改变会造成线路直线不直、曲线不圆顺或曲线头尾位置发生改变,因此,日常线路养护工作中应经常检测、校正线路中心位置,困难地段可以增设地锚拉杆控制线路中心位置。
3结束语
铁路事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必须加强普速铁路线路维修养护的水平,提高其安全性,以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运输安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思积栋.提高铁路工务普速线路维修质量的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9,0(7):103-104.
[2]杨再学.提高普速铁路线路维修养护水平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2):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