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雪燕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0200
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以前的护理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了,现代护理理念在妊娠期妇女护理中的应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其心理问题,主要倡导护士要关心孕妇从妊娠到胎儿出生的整个生命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的健康问题,都要为其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整体护理服务,主要目的是让个人的身心健康处于最好的状态。由于妊娠期的妇女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殊时期,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护理,就会导致妇女出现心理问题。那么妊娠期妇女的心理问题到底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png)
一、妊娠期妇女的心理问题
妊娠期的妇女,她们对周围的事物是非常敏锐的,反应要比较普通人强烈,情绪起伏大,对妊娠又惊又喜。特别是在对二胎孕妇进行护理时,我们会发现她们往往既有想做母亲的喜悦,又会担心自己的孩子难产、是男是女和是否理想等,这些不好的心理状态主要出现在妊娠早期,对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健康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在妊娠早期,一些孕妇还有嗅觉过敏和口味倒错等情况。到了妊娠中期,他们的情绪会逐渐稳定,心理反应也会慢慢好转,甚至部分疾病也会自觉减轻。晚期孕妇的生理和心理一般是比较迟钝的,其中焦虑心理表现是非常突出的。因此此阶段的妊娠妇女需要有一个温暖的家庭以及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缓解她们情绪的同时,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从而有效消除妊娠期妇女的心理问题。
二、导致妊娠期妇女心理问题出现的因素
在对导致孕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其因素比较多,主要有对妊娠和分娩的生理缺乏全面了解,?对婴儿的期望比较高,还有一些孕妇会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这些都是导致妊娠期妇女心理问题的原因。相关的医学研究显示,孕期妇女的心理问题会在不同妊娠时期出现,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调查发现城市和高学历的孕妇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比较低。因此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积极采取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缓解妊娠期妇女的心理情绪。
三、妊娠期妇女心理护理内容
(一)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力度
由于妊娠是比较复杂的生理过程,其时间是比较长的,大部分孕妇受到一些客观环境的影响会出现心理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心理问题对妇女和胎儿的影响,需要开展产前教育工作,指导孕妇们对妊娠相关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心理和生理上真正适应其变化。
护理人员还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形式,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将具有的妊娠期知识融于咨询和宣教服务中,通过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温馨的态度,让孕期妇女们感受到关爱,了解更多的产前保健相关知识,进而消除他们的恐惧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重点人群的心理护理
对于本身具有特殊情况的孕妇,如高龄孕妇和孕期健康状况不佳的孕妇,需要加强护理力度,主要是因为她们本身的心理负担较重,更需要护理人员和家人的理解和关心。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这部分人群制定完善的心理护理方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妊娠期妇女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为她们提供更加温馨的服务。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为孕期妇女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主要消除她们对新环境的陌生感,预防焦虑心理的发生。还需要通过相关的知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消除孕妇不必要的担心,让其在生活中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积极鼓励孕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孕妇进行产后锻炼。
(三)提高家庭和社会支持
由于孕期的妇女其本身的机体环境会发生巨大变化,这会导致其生活环境改变,她们在生活中非常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如果不及时消除这些心理问题,或者是这种不良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宣泄,就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此过程中产妇的家庭和社会需要为产妇提供支持,理解以及关心她们的变化,了解妊娠期妇女的感受,采取措施稳定孕妇的情绪,加强与她们之间的沟通,主要增加孕妇被爱的感觉。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孕妇情感和生活上的关心照顾,消除孕妇的不良心理,让她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四)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在对不同妊娠期妇女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想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需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孕妇担心的重点内容进行综合性评估,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然后采取关爱和同情的态度,提高护理服务,耐心和孕妇及家属沟通,帮助解决妊娠期妇女所遇到的问题。主要目的是消除她们在思想上的顾虑,增强自信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护理查房,不断向孕妇讲解有关妊娠和分娩等知识,进而优化妊娠期妇女心理疏导的方案。
总之由于孕期妇女处于一个长时间的生理变化状态,其心理问题比较多,为了更好地解决妊娠期妇女的心理问题、适应新的医学模式,需要结合孕期妇女的主要心理问题以及实际需要,积极做好产前健康教育。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心理护理,为产妇们提供家庭以及社会上的支持,主要目的是帮助产妇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母婴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加强心理护理的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