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手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6期   作者:赵琴
[导读]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技术,能够有效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原理是穿刺体表血管,

        赵琴
        达川区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5000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技术,能够有效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主要原理是穿刺体表血管,在数字减影的作用下送入心脏导管,利用特定技术对心脏的各种疾病进行确诊和治疗,是目前为止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和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都有一定区别,是有创诊治方式的一种。心脏介入手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心脏手术的适应症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一般来说就是冠状动脉变得不光滑,血管表面有存在像疙瘩一样的异物,导致血管狭窄,狭窄程度达到了75%就可以判定为冠心病,总的来说心脏手术的适应症包含这几类:(1)大部分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都可以利用心脏介入手术进行治疗,且能够根治;(2)单纯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风湿性心脏病的种类,目前心脏介入手术中的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已经完全替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3)针对慢性心动过缓、特发性室山性心动过速,安装永久起搏器是目前为止唯一的根治方法,疗效明显,被广泛应用;(4)想要有效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是较好的方式,便于医护人员精确判定疾病类型和性质,能够有效制定下一阶段的治疗策略;(5)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而言,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支架术的结合运用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有效提升治疗的成功率,对患者康复、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
2.无症状心肌缺血
2.1适应症
        (1)在一支或两支冠脉存在一处或多处的适宜介入治疗的病变,预计手术成功较高,且死亡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病变血管负责中-大面积存活心肌的血供或非介入检查提示中-中毒缺血;(2)PCI手术后发现患者存在再狭窄的现象,病变血管负责中-大面积存活心肌的血供或非介入检查结果提示高危;(3)左主干病变应行血运重建但不适合冠脉搭桥术;(4)PCI在2或3支血管病变且前降支近端明显狭窄,如利用冠脉搭桥术,仅需一根动脉桥的正在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或左室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目前尚无定论;(5)PCI可能适用于非前降支近段病变,病变血管负责中等面积存活心肌的血供且非介入检查提示缺血。


2.2禁忌症
        (1)只有小面积的缺血心肌;(2)缺乏客观缺血证据;(3)预测病变扩张成功率低;(4)症状轻微,不像心肌缺血;(5)合并高并发症率、高死亡率的危险因素;(6)狭窄程度小于50%的病变。
3.CCS心绞痛
3.1适应症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在一支以及以上的血管存在着一处或多处的适宜行介入治疗的病变,手术成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且不会出现并发症;(2)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合并局限静脉桥血管病变或多处狭窄,已经不能再进行外科手术;(3)左主干发生病变,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且不能接受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4)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正在接受药物治疗,预测对一处或更多病变处进行扩张的成功率不是很高时,可以使用PCI进行治疗;(5)对于非介入检查没有缺血的证据,或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两或三支血管病变,以及前降支近段存在着明显病变,或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考虑接受介入治疗。
3.2禁忌症
        没有接受药物治疗,患者一支或多支血管存在病变的情况,没有客观检查提示心肌损伤或缺血,或存在下列情况的一种及以上,不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1)仅存在小面积的处于危险的心肌;(2)预测在接受手术后可能存在并发症,或死亡率较高;(3)左主干病变推荐采用冠脉搭桥术。
4.不稳定性心绞痛
4.1适应症
        总的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在经过强化抗缺血治疗后,心肌缺血仍然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以接受PCI治疗;(2)肌钙蛋白水平升高;(3)新出现的ST段压低;(4)心衰症状或新出现的、加重的二尖瓣反流;(5)左室收缩功能降低;(6)血液动力学不稳定;(7)持续性的室性心动过速;(8)在半年之内曾经接受过PCI治疗的患者;(9)曾经接受过冠脉搭桥术的患者;(10)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或者多处狭窄已经不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PCI的治疗方式;(11)左主干狭窄超过50%,应行血运重建但是不适合采用冠脉搭桥的患者,可以利用PCI进行治疗;(12)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以及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
4.2禁忌症
        (1)仅存在小面积的处于危险的心肌;(2)PCI相关的并发症以及死亡风险较高的患者,都不推荐利用PCI进行治疗。
    我国早在1984年就进行了第一例介入手术,当时大约有20%的病人在术后会出现重新狭窄的情况,但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非常高,且能够有效抑制再狭窄,将再狭窄率降到了5%以下,具有较好的疗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