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高黎晴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已经落后的教学理念与策略方法
        高黎晴
        河南省驻马店实验小学   463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已经落后的教学理念与策略方法,努力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帮助学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而在各种教学模式中,体验式教学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关注与欢迎。大家发现,体验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数学知识的机会,使得比较抽象且逻辑性比较强的数学知识内容更为简单直观,更易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从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其策略两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字: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是发展学生知识技能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大脑正处在高速成长发育的阶段,天性中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接收知识的效率很高,而且愿意在教师的有效带领下去进行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体验式教学,就是既能满足小学生需求,又能对以往的教学质量加以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利用学生的差异化体验来推动他们的个性化成长,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一、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该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些年来,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质量一直在稳步提升,里边有了更多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元素。比如卡通化的配图以及生活化的内容编排方式。但是,当代小学生可以说“见多识广”,这些元素能够起到的作用其实是较为有限的。在遇到一些逻辑性或抽象性比较强的知识内容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然会因为难度较大而消退。体验式教学则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带入到学习内容里去,成为学生直观感受丰富数学世界的立足点。
        其次,体验式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刚刚提到了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某种学习或问题情境中,而这种自我代入的能力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有着重要价值。比如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如果学生将自己代入到课文内容,或者直接代入为作者的角色,则更能够产生与作者的共情,提升教育效果。所以,小学数学的体验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与习惯,让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能自主采用比较先进的学习途径,达到推动学生综合进步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教学内容
        为了使体验式教学取得成功,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放弃那些已经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然后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去处理教学内容,整理知识重点难点,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的体验结合起来。这种体验既可以是学生在以往生活中所获得的体验,也可以是直接在课堂上设计进行体验活动,或者构建出能够让学生获得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学习情境。这种教学内容的变化,其实也是对知识呈现方式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帮助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去掌握相关知识与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位置”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应该先进行体验式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去整理教学内容。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了解行和列的概念,可以将数字与位置信息联系起来并能够完成相应的实践活动,数学抽象及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将对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某种找位置的案例作为课堂导入部分,然后带领学生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融入本节课知识。完成上述步骤后,安排一个找位置的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就是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对知识的合理利用。
        2、创造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教学效果的取得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体验式教学中更是如此。

如果课堂气氛常常是消极的,学生肯定不会在这样的教室里对学习产生热情,会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教师将失去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技能的机会。体验式教学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课堂氛围是学生体验的一部分,必须加以重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时刻注意课堂气氛,首先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保证课堂范围;其次,在课堂氛围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加以扭转,不能听之任之。
        仍以上文所说的“位置”知识的学习为例。在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加以体验的时候,教师发现学生之间出现了争执,必须马上加以制止。因为小学生非常容易受到他人与环境的影响,是非观念也还不够成熟,一点小问题就会快速扩散,课堂氛围会变得紧张躁动,大家的注意力都会被分散。此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先放下分歧,将两名学生分隔开,用话语来安抚和鼓励大家,再重新进行一次活动。课后再与发生争执的学生交流谈心,加以彻底的解决。这样既保证了课堂体验式教学的顺利和良好氛围,又不会真的耽误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一举两得。
        3、培养学生体验意识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体验式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突出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体验式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最终究竟能否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乃至超过学习预期,还要依靠小学生体验意识的觉醒。学生在体验的时候要明白自己是在做什么,要主动将自己多方面的体验与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成长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而不是依靠教师的提醒才知道原来刚才的体验有哪些学习上的意义。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强,这方面教师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的时候,为了带给学生丰富有趣的体验,有的教师会让学生自己操作和观察教具,摆出各种各样的形象。有些体验意识比较差的学生,会忘记学习目的,只是根据自己一时的想法去摆弄教具,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对于这些类学生,教师必须在平时就有比较多的观察,了解到他们的特点,上课伊始就先提醒大家在体验的时候要随手做下记录,比如画一画自己摆出的形状,简单写一下这个形状的特点,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等等,使得学生的体验一直集中在学习上。
        4、组织丰富体验活动
        除了通过体验式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外,教师还应该组织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又有怎样的应用效果。上文所举的“位置”知识学习的例子,就是一种体验活动,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理解效率,也为他们今后对数学知识技能的现实应用打下坚实基础,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探索热情,帮助学生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的结合,改善学生的人声体验。
        为此,教师应该抓住一些机会,将数学学科的体验融合到各种活动中,或者创设相应的活动。比如在组织外出春游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分发春游中需要的各种物品,由学生自主体验小数及分数知识的实际应用。春游过程中,则可以在学生欣赏风景的时候,融合对观察物体相关知识的体验。在活动接受后,教师则要组织学生进行回顾总结,让学生说一说此次活动中对数学知识应用的体验感受,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今后在各种场景主动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眼光去获得各种全新的生活体验。
        总之,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是发现者和探索者,而不是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学。教师应该利用体验式教学来达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有效体验数学学科的价值,建立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提升知识体验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在体验中能够不断获得积极的情感,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马忠福,何亚娟.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252.
        [2]宋梦琪.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233.
        [3]姜春莲.重视体验,发展素养——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华夏教师,2019(1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