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兆亮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中心小学
摘要:课堂有效性是每位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做了一定的尝试。本文分别从学前评估到课后实践;生动有趣的介绍是有效课堂的关键;教师需要注意课程的有效实施,轻松愉快地完成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做得很好,并带领学习数学知识等四个方面探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死板的教学方式,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实践,不注重学生的内在欲望。教师盲目地强调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限制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局限于知识和文化,还包括道德、才智、体育健康和艺术素养和劳动能力。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方法为我国的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未来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障碍。最终结果使教学效率低下并且学生感到疲倦。教师有必要发展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摒弃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
一、巧用“预”“练”,牢抓双基
“课前预习,课后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课前学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非常重要,因为这会使学生理解某些知识;如果课前预习不充分,学生课上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存在一定障碍。此外,教师可以将预习视为一项小作业,并在第二天上课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以使学生将预习视为一项学习任务,提前预习功课,并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课前预习的学生课上表现明显优于没有预习的学生。作为预习的序幕,学生将在课堂上与教师积极合作,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了解他们在预习中不了解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经常监督和检查学生预习的成果。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制定合理的学生计划,并允许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困难。这是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矩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制作一个方盒图案,并观察探究正方形的特征。课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问,并奖励那些适当提问的学生。学生多思考,则会发现更多问题。
学生要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课后适度的练习同样重要,练习可以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连续性。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跟踪、检测,以加强学生的知识的巩固。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做功课的习惯,而不是模仿其他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批改课堂作业本、设计分层作业、布置“每日一题”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哪里容易犯错误,哪些地方还没有完全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讲评和辅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要规范学生的做题习惯,比如,审题要仔细,步骤要规范,书写要干净,这样也可以适当减少学生犯错,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是教学的关键部分。情境创设不仅要考虑小学数学的特点,还要考虑小学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对于抽象的数学模型,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讲解,使学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用心研读课标和教材,学习多媒体应用技术。
“没有兴趣的学习等于没有辛勤劳作;在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情境导入是课程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和对知识的渴望。它可以打动和反映整个班级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倍数”时可以利用数学故事引入:在第一个网格上放置1粒小麦,在第二个网格上放置2粒小麦,在第三个网格上放置4粒小麦。在每个序列中放置在下一个格中的小麦粒数必须是前一个格中的小麦粒数的倍数,直到最后一个格中的第64格被填充为止,最后一格一共要放多少个小麦粒?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设计活动,体验生成
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原则上。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成功的教学不需要强迫,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环境的合理转变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积极有趣的心理特征,在小学数学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测量,演示或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以便学生可以亲自获得学习成果。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并培养创新精神。根据小学生的活动的新颖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竞争情境,引入一种竞争机制,并为大多数学生适当地进行一些游戏竞赛。通过组织游戏竞赛,将新知识带入游戏竞赛活动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高度集中的状态,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新技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够表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进行良性竞争,消除课堂上无聊的感觉,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四、总结评价,畅谈收获
总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总结评价、课前评价和课中评价对教学的调整和顺利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大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性。总结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回顾中强化课上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后复习,巩固内化
温故而知新,及时复习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经验。因此,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可以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是促进课堂高效的一大举措。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告诉我们,学习知识需要一直重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当学生的积极性受到限制,他们的学习耐力不足,接受和遗忘的速度很快时,因此课后复习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
当然,老师还可以以布置实践作业的形式促进学生复习。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思考:根据三角形的性质,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使用三角形了?在学习了立方体的体积之后,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桶是圆形的?让学生在生活中使用简单的情境思维来回顾他们的知识,以加深学习认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提供“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体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只有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理解和体验数学知识,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提高自身数学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读学生,才能不断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晶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和实践《陕西教育》2009第11期
[2]胡一姝.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