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纯明
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 430024
【摘要】就目前当下教学模式而言,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阶段,同时也给初中物理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对于初中物理课堂而言,要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扬长避短,将多媒体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结合是当下多媒体教育的主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多媒体 有效结合
【正文】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是学生在日后学好物理的关键。初中的物理课堂上,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掌握基本的公式与概念,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由于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很容易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往往会出现学习力不从心的现象,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将对结合当下初中物理教学与多媒体有效结合展开具体的探究。
一、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采取的是传统的灌输教学思维,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各自听各自的,这样一来学生学起来是枯燥无味的。有些教师也会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但这样只能粗略的学习知识,学生却体会不到更深一层的含义,没有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进度,并不会考虑学生们是否能接受,是否有兴趣去学,甚至占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来赶进度。很显然,学生对于这种做法是排斥的。所以说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应改变。
二、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的多媒体教学
随着新课标改革浪潮的掀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已经融入到了我国教学的各个阶段当中,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氛围,让学生有不一样的课堂体验。多媒体教学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2.1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涉及范围广,具有很高的传输性,能够将各种知识短时间内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来展现实验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及过程,进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学习电学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实验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自由电子在导线中的运动过程,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电流产生的原理以及存在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电流的产生原理。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远远要比教师灌输式教育要好得多,会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2.2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备课模式,教师可以提前做好PPT幻灯片等,这样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并且相对于教师手写课堂笔记,通过幻灯片形式展示出来能够更简洁,也能将课堂的重点更好的展现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幻灯片中设置一些探讨的问题,与学生充分交流,能够更好的增强师生关系,也能够达到一种共同学习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授课“光的折射与反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PPT设计一些关于光的折射与反射原理等问题的探讨,同时也可以对学生提问具体的折射、反射路线,让学生来到黑板前画出图像,然后再与PPT的图形进行对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与不足之处,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够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目的。通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3多媒体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当中,教师往往不太注重学生解题的过程,只要学生能够解答出题目就可以,而物理题目,就是靠解题步骤得分的,这样一来,教师忽略了重要的部分。然而多媒体教学能够详细的给出计算过程。教师可以用PPT创设特殊的情境,渲染特殊的氛围引领学生学习,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自我学习。通过对具体过程的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汲取知识。
例如,在讲授小孔成像的课程当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小孔成像传播原理的动画,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通过动画演示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进而达到学生有效理解的目的,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物理课堂,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能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能够让那些书本上的原理、概念变得更加生动。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初中物理课堂更加贴近生活,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物理,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丽萍.利用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2):131-132.
[2]王华.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1):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