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林汉
[导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也开始对高中的教学计划逐步进行调整
        林汉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长坡中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也开始对高中的教学计划逐步进行调整,然而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老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自身长期以来积累的教学经验,把德育教育不断融入到高中教学之中,从而形成新时期的高中教学计划,使学生的道德情操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升华。因此,本文意在探讨新时期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时期 高中德育 教育创新 实践探索
        正文:在高中时期,学生开始逐渐接触和走进社会,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个社会的了解不全面,导致学生在刚刚进入社会时会产生不适应感,甚至使学生对接触社会产生恐惧感。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接触和步入社会,老师要在高中时期对学生传授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道德修养。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1.1教师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会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很多老师认为在高中时期,学生应该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导致这个想法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就是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方法都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且随着年级的加大,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任务量也不断加大,学习难度也不断增加,这样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所以在这个时期,如果不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很可能使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进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其二就是在高中结束时会有高考,而高考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老师更愿意把自己的教学精力放到高考会考的内容上,对于德育这种高考不会考的科目,老师就会选择忽略掉,从而使德育工作开展滞后,这样既不利于班级建设,更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成为培育学生的短板。
        1.2德育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因此当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一般只知道一味地对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很少去与学生进行沟通,也不会主动地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样就会导致德育课堂的氛围比较无趣,使学生对德育的学习热情下降。而且老师在传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时,老师很少去考虑学生对这个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当老师发现学生的做法与正确的价值观念不符合的时候,他们通常只知道对学生进行严肃地训斥,很少主动去找学生交谈,也不会给学生指出他们做法的不足之处并告诉学生如何去进行改正。老师的这种做法不仅不能纠正学生的行为举止,给学生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念,还会让学生在学习时产生抗拒感,从而不利于德育教学的开展。
1.3家长对德育教育理解不全面
   受地域因素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存在有两种偏见。其一,认为把学生放到学校,教育的事情就交给学校老师和班主任,自己不管,有的认为不会管或者没有时间管。其二,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成绩最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极少关心学生的心理道德发展,有些时候更不支持学校的,认为这些德育活动浪费时间,影响学生学习,从而使德育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二、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
        2.1运用现代技术,加大对德育的重视程度
        在高中教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对今后的生活以及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大对德育的教学力度,增加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互联网找一些与道德教育有关的视频、图片等,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把自己找到的图片和视频给同学显示出来,让同学认真对待,当看完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谈一下在这个视频中学到了哪些正确的价值观念,当同学说完之后,老师可以把同学说得进行总结,并纠正他们错误的思想感受,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德育知识,使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
        2.2通过情景表演,创新德育的教学形式
        在高中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学方式都是固定的,他们通常都是在讲台上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传授,很少在学生之间走动,也不会与学生进行很多的沟通,这样就会导致德育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浓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阻碍道德观念的传播,使德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下降。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达成教学效果。
        例如:当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老师可以运用情景表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道德知识。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找几个与道德有关的小情景,在上课的时候把4~6人分为一组,让每组找一名代表上前领取所分配的任务,当每个小组都领取完任务之后,老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自由讨论,然后对这个情景进行表演。当每个小组都排练完之后,老师就让每个小组上前对其他同学进行表演,当表演完成后,老师可以随机点一名同学。让他说一下观看表演的感受,并让表演的同学对他们所说的感受进行评判,当评判错误了,老师再对他们进行纠正。情景表演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所要学习的道德观念,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德育的教学形式。
2.3通过角色转换,践行感恩教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结果,将有可能直接影响以后人生。“百善孝先”作为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美德,感恩情怀是其中重要品质。感恩习惯的养成在高中阶段尤为重要。感恩首先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而高中阶段还是很多同学的叛逆阶段,这阶段的高中生思想逐渐熟,有了自己的个性思想,往往不会认同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如果硬性灌输感恩思想,可能很难达到理想目的,这时候可以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体验父母和老师的工作,然后自觉形成感恩情怀。
        例如;月末放假回家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与家长角色互换两天,父母把每天从早上到晚上的家务劳动和田间劳动尽可能交给学生孩子做,父母则做孩子平时放假在家做的;在学校,老师可以选几个同学来尝试做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感受如何管理一个班集体和如何备课、上课与批改作业。活动结束后叫同学们分享心得,交流体验感受,让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如何进行感恩行动,养成感恩情怀,充实人生品格。同时通过家校结合,提高家长的德育教育意识,让学生在学校和家里德智体全面发展。
        
        结束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德育教育逐渐开始在教育中占领很大的地位,因此就需要老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加大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比例,从而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的道德情操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蓝洁.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7)
        [2]互联网下的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 陈其璞.  才智. 20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