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提问阅读策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   作者:刘岑琴
[导读]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刘岑琴
        象山县实验小学南校区,浙江 宁波 315700
        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怎样提有价值的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提问策略单元,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提问;策略;深度思考;思维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能力,是随着他们对语言这个思维工具的不断掌握而发展的,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和语文教材的载体作用,运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使思维贯穿整个阅读过程,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能力,是必要的。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提问策略单元。单元篇章页上以宋代陆九渊的名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则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人文主题提出了提问在阅读中帮助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语文要素中“不同角度”等关键词要求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多元地思考,深入地思考。通过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教会学生基本的提问策略,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为学生最终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打下基础。
        一、激发提问欲望,树立问题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四上第二单元的提问策略单元语文要素中,“自己”“尝试”这些关键词就体现了要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到了四下第二单元,会有尝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不懂的问题的语文要素,是对这一提问阅读策略的延伸,因此,四上提问策略单元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提问尤为重要,不能刻意拔高要求而扼杀了学生的提问兴趣,限制了他们思维的活跃度和发散性,要为四下的提问策略单元教学打下基础。
1.鼓励大胆提问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四上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有趣。课文的学习提示“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中“看看”“可以”这些词都重在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呵护他们的阅读兴趣。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学生已经学过预测的阅读策略,知道可以从课题、插图、课文内容等不同角度进行预测,因为有这一知识的储备,学生在通读课文后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有的会根据课题提问,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最后都怎样了?这五粒豆都经历了什么?有的会根据插图提问:小女孩窗前的那株豌豆是哪粒豆子长成的?有的会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或不懂的词,或不明白的情节等等,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大胆提问,先不去关注问题的质量,让学生尽可能打开思路提问题,兴趣盎然地提问题。
2.充分尊重学生
四上第二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问策略,程度较好的学生因为平时课堂上老师的渗透已略懂皮毛,但大部分学生是不懂该如何提问的,尤其是中下学生,不善于思考,找不到提问点,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引导学生要边读边思考,从简单的提问入手。不管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都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都有一定的价值,比如学生在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提出的“那个绿东西是什么?”,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提出的“什么是程控电话?”,尽管问题的价值不大,但问题本身也有一定的价值,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思维能力不同,关注点不同,他们提的问题有深有浅,我们老师必须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学生存在的差异,引导让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思维能力。


        二、尝试多元提问,学习提问策略
语文课堂上学习提问策略,是为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服务的,提问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问题的质量,也决定着提问策略的习得效果。
1.根据对应位置批注
《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的课文旁边和后面都有提问的批注,这样的形式在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课文和习作例文中均已出现过,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引导学生也可以像这样把自己的问题写在对应文本的空白处。罗列文中的问题就会发现,有两个问题写在课文的旁边,还有两个写在课文的后面。可见,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提问,以旁批的形式将问题写在相对应的地方。例如第一个问题是对课题的质疑,想要了解为什么把蝙蝠和雷达放在一起写;再如第二个问题,是针对蝙蝠探路的原理的,主要围绕课文前半部分的内容提出来。也可以在“阅读后”提问,以总批的形式写在相对应的地方。例如第三个问题“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和第四个问题“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综上,学生既可以在阅读中提问,又可以在阅读后提问,即找准提问的时机,在对应位置进行旁批或总批。
2.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涉及多个方面,就内容上区分,一般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不理解的字词,此类指向语素的,属于直接性问题,思维相对比较浅。二是指向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是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问,比如关键段落、含义深刻的语句等;也可以是是立足全文,深入思考后进行提问。第二类问题相对第一类问题而言在浅层思维上有所深入。看《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后习题给予的提示,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不一样。问题1“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这种类型是学生平日里使用比较多的,在《一个豆里的五粒豆》一课的阅读中学生也曾经用到过。
3.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还有一种类型的问题是联系生活经验而提出的。如《夜间飞行的秘密》问题3“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一级课堂上学生提出来的“像雷达这样模仿动物发明出来的东西还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用?”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有深度也比较有难度的一类了,考验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课文,是否努力去思考与实践了。
        三、学会筛选提问,增加思维深度
经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会在阅读中或者阅读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了,那是不是意味着什么问题都需要,问题越多越有利于阅读呢?其实,问题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它的价值,要对提问进行筛选。
    1. 筛选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提问
本单元在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问方法的指导上,还要进一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会筛选问题。有的问题不影响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什么是“程控电话”?这样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课文内容的,属于知识性的问题,不明白也不影响理解这篇课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像这样的问题,在阅读中可以先放一放,不着急去解决。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题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20世纪科部: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之多、变化之快,这正是整篇课文想要表达的主旨,所以在阅读中应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努力去体会和理解。
2.筛选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提问
还有些问题可以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如“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引导学生将20世纪的发展变化与其他时代的发展变化相比较,去全面地审视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与坏处,帮助学生批判地思考。像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和学生讨论讨论,再让学生去收集更多的资料,试图去解决,努力增加阅读思维的深度。
四上第二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习得提问策略,进而理解课文语言,形成分析、综合、分类的能力。平时,学生以这种能力进行日常阅读,就慢慢养成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好习惯,可以说,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阅读方法的习得,情感的体验,更是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统编教材四上“提问策略”单元教学设想与指要》  何捷
2.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教学解读》     沈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