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蓉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寺坪镇小学
【摘要】: 在我国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并不明显,这主要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上也随之有所改变和突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当前教育中所提倡,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中加强互动,已实现更好地教学和学习。本文分析了互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并从小学数学课堂出发对如何提高师生互动性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互动性
【引言】:课堂不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会与教学目标适得其反。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跟注重教学课堂的开展,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二者关系的正确处理。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基础性的课程,对学生以后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和研究都有着很大帮助。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提高教学互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自发地、主动地进行学习成为当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性要求。
一、互动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属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在课堂中应该富有活力与生机,强化“授课”方与“受课”方的互动性。互动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新课标》明确提出关于课堂互动性的要求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从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被赋予新的任务以及角色。新课标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要求在课堂上要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强调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进步的一种活动,要体现出新时代课堂中的“互教互学”。这一要求的提出实际上实现了对课程功能的转变,也是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很多学生由于对教师带有一定的畏惧感,在课堂中往往不敢发言,也不敢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但通过提高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性,能有效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作用。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和提高,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也可以明显得到提升。只有学生勇于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去解决问题,才会意识到学习这一过程所带来的满足感。同时还能缩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让课堂的氛围调动起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创新能力
在小学课堂中尤其是对于数学的学习,只凭教师的“教”但学生却不自主的“学”,这样的教学效果并达不到既定要求。提高课堂上的互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能动性。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包括对知识的探究与学习,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式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自身的学习方式去掌握和学习知识。学生在一个互动性的课堂中既打开了学习的思维,同时还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开发。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师生互动性的方式
(一)创造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奠定互动性基础
小学数学的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所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尽量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互动性,教师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一个平等的过程,是一种双向性师生关系的融合。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先让学生自由地讨论所了解的时、分、秒知识,并借助钟表等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逐步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同样树立对于时间的观念和认知。通过课前的一系列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在进入正式课堂时课堂的互动性才能在教学中适时进行开展。
(二)结合课程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互动性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积极调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性。通过教学情境的创造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之中。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如,夏天的风扇的扇叶是怎样运动的?春天里公园的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呢?,由此导入出运动的“旋转”这一知识点。在创设情境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图形的平移、旋转等运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图形的移动。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风车,去感受风车的旋转的方式,以及关于旋转的中心点等问题。通过在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也能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三)开展数学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发挥合作互动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还可以开展与数学课程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知识的局限性,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进行细化,同时还能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性。例如,在教学“测量”这一单元的知识时,可以先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毫米、分米、米等基础度量的数学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一量课桌的长度或者宽度、笔记本的长宽、同学们之间互测身高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身心进行放松,并且通过测量的实际活动打牢测量的基础。紧接着,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到四川有多远吗?可以用米这一度量来表示吗?”这个时候学生们便会产生讨论,教师就可以将“千米”这一新的度量单位引入出来。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个小作业让学生用“千米”去计算下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启发学生对于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结束语】: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互动性,是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所思考的一大问题所在。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素质教育的推行正在逐渐打破“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互动性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全面而综合性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既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互动性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还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与展开教学实践互动,不断调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互动性。
参考文献
[1]汪鸿喜.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家长,2020(35):66-67.
[2]程涛.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互动性[J].中国新通信,2020,22(07):209.
[3]杜丽媛.课堂互动性,教学生活化——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20(05):73.
[4]王勋,马梅花.浅析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