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培养

发表时间:2021/4/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1期   作者:朱爱玲
[导读] 阅读对人一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朱爱玲
        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盐城市附属学校小学部   224000
         [摘要]阅读对人一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小学阶段的孩子又是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所以大家都高度重视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因人而异,注重环境、年龄、性别的影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理,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自身的需要。
         [关键词]?阅读氛围  阅读活动  阅读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阅读对人一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得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小学阶段的孩子是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大家都高度重视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自身的需要。
一、注重阅读氛围营造,关注学生实际需要。
         当下,人们过多地重视硬件阅读氛围营造,例如图书馆、图书架、图书角、书房的设置等等,其实现在我们更应把视角往软件阅读氛围的营造上换一换。
         1.社会阅读引导阅读氛围的营造。
         主持人董卿制作的的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全民中推起了一股阅读的热潮。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时,朗读亭就会进入七座高校,人们在亭前排起长队一次进入朗读亭中,为自己的家人、朋友或是想要为之朗读的人朗读三分钟,而这段朗读还有可能会出现在每一期的《朗读者》的片头。正是这样的节目,让身处浮躁和喧嚣的人们得到了一丝阅读的乐趣。让孩子们走进故事情节中,同时组织孩子们进行绘本故事分享,这样让孩子们由听到读再到讲的过程,使孩子们在直观互动中慢慢对阅读产生的兴趣。正是由于像董卿这样喜欢阅读的主持人,通过制作朗读类的电视节目,广泛地引导了大众阅读的氛围。
         2.家庭亲子阅读促进阅读氛围的营造。
         亲子阅读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否读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首先,家长的阅读习惯不能丢。例如,我们在一则网络漫画中看到,地铁上坐的两对父子,其中一父亲在看书,他的儿子也在看书;另外一父亲在玩手机,他的儿子也在玩手机。可见,父母的业余爱好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其次,给孩子交流读书心得的机会。孩子们在看完书之后会急于分享,作为父母要耐心地听孩子讲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及时鼓励。第三,家长要根据孩子的阅读兴趣,准备相关的书籍,让孩子随时都有书籍可读。总之,亲子阅读切不可虎头蛇尾,前功尽弃,坚持仍是阅读兴趣养成的关键。
         3.学校阅读活动丰富阅读氛围的营造。


         学校是学生读书的重要场所,也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责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目前,许多学校都在打造“书香校园”,无论能硬件和软件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要真正达到书香满园,需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例如,有的学校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有的学校开展的“阅读储蓄”活动,有的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每天一分享”“每月两活动”等各种各样形式不一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习惯养成的润滑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学生在这种活动激励下,自觉形成“追赶超越”的风气,课外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良好氛围也形成了。
         二、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小学语文老师更加广泛的去开展语文阅读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去认真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通过这些积极性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小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这种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充分的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首先,必须要充分的通过整体阅读环境进行阅读感染,让学生通过老师创作的板报或者一些童话和小说,让学生积极的去参与道班级的图书馆阅读活动中来。其次,老师要勤于观察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在充分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后,积极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来合适的安排一些阅读比赛和活动,通过这些阅读活动,来带动学生参与进去,既能锻炼学生的演说能力,又能够带动学生的阅读活动。例如,开展一些讲故事比赛、美文班、诗歌朗诵等等,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愉快的教学比赛活动中,不断的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知识接受能力。
         三、通过经典人物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很多经典的人物和故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合理的利用这些古代经典人物故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针对性的去讲解一些神话故事,例如,在讲解《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就可以生动的将整个三国的历史进行简单的讲解和介绍,让学生对于三国的历史和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再引出这篇文章,通过将文章的内容进行细细的讲解,让学生对于三国里的英雄人物有个大概的认识,知道诸葛亮和周瑜的多谋,曹操的多疑,通过这些讲解,贯穿整篇课文,进而描述整篇《草船借箭》大概故事脉络,为最终的结局埋下伏笔,这些学生会觉得整篇课文的层次清晰明朗,学生阅读起来就比较顺畅,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作者的安排,对文章中人物性格的描写和故事的生动所吸引,提高对于课文的阅读兴趣。这种通过经典人物和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是比较成功和易于推广的,而语文老师对于文章的课后备课和教学准备工作是做好课堂阅读训练的必备条件,所以加强老师的备课思路和教学准备是小学语文老师需要积极提高的一个方面。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兴趣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的去总结和发现问题,不断的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综合能力,不断的去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更好增强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好地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