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 四川省阆中市 637400
摘要:目的是探讨老年肾脏病患者医疗保险的护理效果。该方法将74例老年肾脏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37例比较组(一般护理)。结果显示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94.59%—75.68%);x2 = 5.232)、依赖性(97.30% >、78.38%、x2 = 5.554)相对较高(p)和错误率(0.00% ~ 16.22%;x2 = 4.534)相对较低(p)。得出结论,恢复治疗老年肾脏病期间加强护理,采取预防措施进行护理,有效遏制危险因素,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影响效果
引言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老年护理,同时,也要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肾内科主要是治疗肾脏、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科室,主要包含急性肾炎、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若不及时进行相关治疗,病情恶化甚至会演变为尿毒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探索最佳的护理模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本文研究探究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的影响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目标受众:74名老年肾脏病患者;应用方法:应用HR盲随机法,按研究对行进行分组,分为观测组和37例组。基本概况:男女=18/19组,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9.22±3.74)。比较组男女= 16/21.62-84岁,平均68.95±3.81岁。数据比较类似(p & gtS7-1200可编程控制器。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安全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疏导:实时观察患者的病情与心理变化,根据心理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测评,在了解患者的情绪下,针对性地增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安抚、鼓励患者,消除患者内心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2)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有关肾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并通过以往成功案例向患者解说治疗的有效性;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提前为其讲解有关手术及麻醉方式、术前与术后注意事项等,并积极解答患者的问题,以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配合临床治疗;(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饮食喜好,制订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等清淡类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的摄入,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与恢复力;(4)生活护理: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为患者塑造干净、舒适的环境,防止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5)病情监护及用药护理。长时间的治疗容易发生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病理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等变化,观察腹痛变化情况,若腹痛腹胀加剧、呕吐增加,则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老年患者对疼痛反应较为迟钝,应谨慎使用镇痛剂,以免掩盖症状,贻误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现配现用,静脉滴注生长抑素时应注意滴速,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提升用药安性。(6)预防并发症护理。密切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变化,注意下肢血运,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有助于早发现、早处理并发症。(7)跌倒/坠床相应的护理措施:①床头悬挂防跌倒或防坠床的标识;②提供足够的灯光、消除病房、床旁及通道障碍、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③协助患者上下床;④协助或指导家属床上(边)大小便;⑤避免地面积水、地滑;⑥加强观察、巡视,特别是夜间巡视,做好交接班;⑦固定床、轮椅、座椅;⑧呼叫器放在患者易取位置,并教会患者使用;⑨使用床栏并保持稳妥;⑩使用约束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于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于表1。
.png)
3讨论
肾脏病在临床肾内科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若不进行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期极易恶化演变为尿毒症,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据临床表明,近年来,慢性肾病已逐渐演变为继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严重型疾病。既往在临床肾病治疗中配合的护理模式相对较为单一,对于患者的护理较不全面,使得治疗效果并不显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优质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肾内科护理中。问题和措施:第一,医院环境问题,这其中的医院环境并非单纯的医院卫生环境,同时还涉及到静脉输液等治疗及护理操作中医疗用品的卫生状态。需要在应用之前做好检查工作,确保所用医疗用品均符合无菌标准,避免基于医疗用品细菌侵入而引发患者感染。第二,对于住院时间因素,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也会有所提升。其原因在于,院内科室众多,不同疾病患者数量较多,加之患者家属,导致每天在病房周围或病房内的流动人员较多,可能会导致细菌进入到肾内科老年患者病房,体质较弱的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情况。第四,肾内科医护质量管理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例如,强化对患者的治疗针对性,医护人员应该更为全面的关心老年患者,对老年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预防工作。第五,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日常行为习惯以及卫生状况也存在一定关联,为此,还需要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肾内科感染的治疗周期较长,若想要获取到理想效果则需要进一步延伸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属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采用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个体化指导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涉及到患者自身的因素需要加以强调,确保患者能够有全面了解,并实现自我管理。同时还应该讲解防控感染发生的具体措施,包括维持日常生活的卫生状态、异常情况及时与医护沟通等,配合医护人员加强感染病症的防控水平。第七,加强内部护理质量管理。针对肾内科的老年患者,需要强化质量控制,经由构建相应制度规范护理工作。针对性制定了相应用药安全管理计划,从提升医务人员用药安全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角度入手,通过定期培训及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整体提升科室内用药安全管理水平,为肾内科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设立了药物配置中心及无干扰区域,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规范医务人员给药途径、药物配伍及药物保存流程,降低用药风险。同时,通过无干扰区域的设立,最大程度降低同事、患者及家属、外界噪音等对医务人员的干扰,营造出清洁、安静的药物核对及配伍氛围,有效降低给药错误发生率。科室内对医务人员排班制度进行了完善与优化,根据工作强度及诊疗峰值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降低高峰期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避免不必要的给药风险。并且,科室强化了交接班制度,增加了标识提示和职责核查环节,避免患者在医务人员交接班期间出现遗漏给药现象,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科室内加强了对于医嘱规范性的管理,主张医务人员之间达成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信息共享,降低因医护沟通不良造成的给药错误发生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肾内科老年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分析,既能够显著降低危险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够大幅提升科室安全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白金.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7(01):82-83.
[2]唐文仙,史兰英.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4):154-155.
[3]赵贵梅.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的影响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0):115-116.
[4]缪阿凤,卞月秋,王茜.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护理的影响观察[C].国际数字医学会.2018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杂志社,2018:864.
[5]林春媚,陈少华,莫益美.安全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8,35(22):3500-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