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迁姝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探究穴位按摩结合饮食指导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结合饮食指导护理,观察两组体征恢复时间、总有效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均减少,观察组总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饮食指导护理可显著加快腹泻患儿机体恢复,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腹泻;穴位按摩;饮食指导
小儿腹泻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与体质、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主要有饮食不振、腹痛、大便水样等,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对患儿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但易对患儿肠胃产生刺激,且治疗配合度低,很难达到最佳治疗效果[1]。穴位按摩结合饮食指导主要是通过穴位按摩,规范饮食,可明显缓解腹泻、腹痛时间。本文深入分析穴位按摩结合饮食指导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2岁,平均(1.54±0.01)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5-3岁,平均(2.25±0.0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儿入院后实施生命体征监护,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用药,安抚患儿负性情绪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结合饮食指导护理:①穴位按摩:中脘穴位按摩:揉中脘法:使用指端或掌根按摩该穴位约5 min。摩中脘法:使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10分钟。脾俞按摩:使用两拇指在两侧脾俞穴上按揉。约1-3分钟。天枢按摩:使用食、中二指端按摩,约按摩50次。②饮食护理:若患儿以母乳喂养,母亲需饮食清淡食物,且喂养前需通过饮水稀释乳汁,增加喂养次数。若患儿采用辅食喂养,可饮食腹泻专用奶粉,同时增加蛋白质与维生素摄入量;若患儿出现呕吐、脱水需禁食。增加患儿饮水量,可饮白开水、糖盐水以及ORS补液盐等。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腹痛、腹泻、呕吐缓解时间、粪便常规正常时间;②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判定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72 h内大便形状与次数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72 h内大便形状与次数明显好转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72 h内大便形状与次数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4统计学方法
把此次研究的患者病例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定量资料的检验是t,以(±s)表示,定性资料通过X2进行检验,以(%、n)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体征恢复时间
干预后,观察组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均减少,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童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多发于夏秋季,临床典型表现为大便形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加。由于患儿年龄偏小,机体免疫力低,出现感染风险较高,若腹泻症状无法有效控制,极易导致脱水,严重者出现休克。临床治疗主要以补液、抗感染治疗为主,但因药物对患儿机体易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患儿机体发育,因此需在治疗中结合有效护理干预。
穴位按摩属于中医外治方法,中脘穴位按摩具有消除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之功效;脾俞穴位按摩可治疗腹泻,疳积,食欲不振,呕吐,四肢乏力等症状。天枢穴位按摩具有治疗腹泻,便秘,腹胀,痢疾之功效。饮食指导护理干预可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饮食方案,能够加速食物消化,减轻胃肠负担。同时,医护人员可指导患儿家属饮食禁忌,避免因饮食不当加重病情,能够提高体征改善时间,从而提高疗效[3]。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均减少,观察组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可能是因对患儿进行穴位按摩可明显缓解食欲不振、腹痛、呕吐等症状,且对胃肠功能进行调理,增强患儿体质,显著减少机体恢复时间[4]。饮食指导可减少药物使用,避免对患儿机体造成危害,且合理饮食可避免患儿不洁饮食导致病情加重[5]。
综上所述,将穴位按摩联合饮食指导可促进腹泻患儿机体恢复,护理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刘俊娥. 对比推拿联合针刺穴位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 024(003):387-389.
[2]初丹. 按摩与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与护理对策[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018(005):241-243.
[3]梁君妃. 温中止泻散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泄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014):1338-1340.
[4]薛媛, 孟瑶, 王富春. 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现代文献取穴及用药规律分析[J]. 吉林中医药, 2017, 37(012):1189-1192.
[5]路桃影, 蔡坚雄, 尹翎嘉,等.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 中医药导报, 2019, 25(02):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