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戴婷
2.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 重庆铜梁 邮编:402560
摘要:目的:研究局部震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对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9年0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压力性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n=30)通过单纯压疮护理,观察组患者(n=30)在压疮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局部震动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疮面愈合量表评分、压疮面积评分、24h渗液量评分、疮面类型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疮面愈合量表评分、压疮面积评分、24h渗液量评分、疮面类型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局部震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可以促进压力性损伤患者的愈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局部震动疗法、压疮护理、压力性损伤、应用价值
压力性损伤指的是患者皮肤受到强大压力、摩擦力,或者因为其发生营养不良,导致局部皮肤血液灌注不良,进而发生程度不同的溃疡。主要发病人群为长期卧床的患者。有关报道表明[1]:住院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6%,通过常规压疮护理,包括:软垫、减压法、饮食护理等,无法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所以,作者做出本次研究,以我院于2019年0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压力性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研究,分析局部震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9年0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压力性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n=30)通过单纯压疮护理,观察组患者(n=30)在压疮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局部震动疗法,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组成区间为60岁-75岁,年龄平均为(68.43±6.52)岁,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9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组成区间61-76岁,年龄平均为(68.67±6.61)岁,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0例,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于同意书上签字,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比较,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和压力性损伤诊断标准相符的患者;②至少一处压力性损伤,病程在6个月以下;③在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②静脉血栓患者;③肢体骨折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不在同意书上签字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n=30)通过单纯压疮护理,观察组患者(n=30)在压疮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局部震动疗法。
压疮护理:①每间隔两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②利用气垫床等减压技术预防压力性损伤;③使用生理盐水对压力性损伤处进行清洗,待其干燥后,使用杀菌后的剪刀剪去坏死组织,疮口外部使用泡沫敷料进行保护;④指导患者均衡饮食;
局部震动疗法:以20Hz、5mm幅度的模式局部震动患者的髋部、骶尾部和足跟部,以合理力度接触患者的皮肤,保证既能够压迫周围组织,又不会对血液供应起到限制作用。①间接接触治疗:治疗患者手戴手套,手拿探头震动疮面周围,以缓慢画圈的方式,震动疮周,每次持续十分钟,每天一次;②直接接触治疗:将震动头直接和疮面周围接触,进行直接震动治疗,以缓慢画圈的方式,震动疮周,每次持续十分钟,每天一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疮面愈合量表评分、压疮面积评分、24h渗液量评分、疮面类型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疮面愈合效果比较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疮面愈合量表评分、压疮面积评分、24h渗液量评分、疮面类型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为5.455)。
3.讨论
压力性损伤一般是院外带入,院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较低。该病主要是因为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没有定时翻身,外加饮食不合理、失禁等原因形成摩擦力,进而引发压力性损伤。有关研究表明[2]: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都十分重要,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减低压力、定时翻身、抗菌、保证疮口干燥清洁、生物敷料等,但是单纯通过预防,其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虽然降低,但是,该病的发作仍然是屡见不鲜的。临床中,一般会通过红、紫外线对患者进行理疗,治疗方法比较单一[3]。近些年来,振动疗法逐渐成熟,振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血供以及代谢异常情况,通过刺激肌肉,增强肌肉功能,进而有效治疗压力性损伤。
本次研究,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疮面愈合量表评分、压疮面积评分、24h渗液量评分、疮面类型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压力性损伤患者通过应用局部震动疗法和压疮护理,可以促进疮口愈合,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玲, 刘明晨, 林丽. 局部振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浙江临床医学, 2020,22(3):441-442.
[2]黄文婷, 林俊娟, 张芳华.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016(016):141-142.
[3]张燕. 探讨术中压疮护理单在手术室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中的运用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