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预防与治疗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   作者:李大广
[导读] 目的:本文通过对肝硬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李大广
        石河子大学 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肝硬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选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护理治疗的40例患有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将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西医治疗方式,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中西医相结合的护理治疗方式。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有高达95%,而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0%,具有明显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过程时,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护理治疗方式,有效提高患护理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肝硬化;并发症;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
0、引言
        肝硬化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为自发性腹膜炎。自发性腹膜炎发生概率高、死亡率高,而由于自发性腹膜炎并发症严重缺乏临床实践护理治疗方案,从而导致医护人员在护理治疗肝硬化患者时容易忽略自发性腹膜炎并发症,出现漏诊、误诊、误治等情况[1]。本文主要通过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护理治疗的80例患有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治疗方案对肝硬化患者出现的自发性腹膜炎症状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分析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通过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护理治疗的80例患有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将80例患有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有11例,患者年龄在22岁至63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2.96±4.76)岁;而观察组男性患者有有30例,女性患者有10例,患者年龄在21岁至61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0.12±3.45)岁。医护人员需要对80例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排查患者是否具有肝炎病史以及其他病因引发的腹膜炎并发症的可能性。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2]。
1.2方法
        医护人员通过对80例患有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常规护肝、补充相应的蛋白血浆、进行利尿综合护理治疗。医护人员为了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发生,利用革兰氏阴性菌选择头孢或者喹诺酮类药剂来预防腹水感染,患者需要严格严重医嘱要求进行服用,一般治疗疗程在1~2周。
        医护人员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相结合的护理治疗方案,具体护理治疗方案如下:医护人员将生黄芪、泽兰、车前子、大腹皮、路路通、王不留行、丹参、败酱草、郁金、红花、玄参、茯苓、山药放入清水熬制。若患者有肝郁气滞症状,需要在药剂中加入柴胡、枳壳、香附等药剂;若患者出现寒湿偏甚者症状,需要加入干姜、砂仁;若患者出现寒湿困脾者,需要加入附子理中汤;湿热片甚者需要加入茵陈、栀子、大黄;若出现淤血偏甚者需要加入赤芍、桃仁等药剂,若患者大便过黑,则加入去丹参、红花、郁金、三期、侧柏炭等药剂;若患者出现肝肾阴虚等症状需要加入二至丸。每天一副药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服用1~2周,若患者病情缓解或有所改善后,适当调整患者服用剂量[3]。
1.3疗效评价标准
        医护人员通过对肝硬化患者在护理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医护人员将护理效果分为三类,分别为: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肝功能以及白球蛋白比例明显好转;无效:症状没有改善,肝功能没有改善甚至恶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利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来对数据进行研究处理,计数采用率用(%)表示,计量资料(x±s)表示,检验用X2表示,t表示检验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医护人员在护理治疗过程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中,显效有22例,有效有16例,无效有2例,护理有效率可高达95%;而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有10例,有效有18例,无效有12例,护理有效率可高达70%。因此,可以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所示。

3、结论
        肝硬化已经被纳入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而自发性腹膜炎疾病是肝硬化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病率可高达10%~30%。而患有肝硬化患者机体免疫力会下降,肠道功能减弱,病菌进入腹腔概率增高。因此,肝硬化患者一旦患有自发性腹膜炎疾病将会出现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症状。临床上自发性腹膜炎常见症状为发热、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医护人员通过采用中西医药剂结合的方式护理治疗肝硬化患者,中医认为肝郁脾虚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通过中药来调理患者肝脏脾肾。其中。黄芪补气利水可以有效的再生患者各个内脏细胞;泽兰善于同肝脾血脉,养血活血,保护患者肝脾内脏;白术用于补气健脾,用于利尿,丹参能养能行;玄参用于通调水道;郁金用来活血化瘀;败酱草用来清热解毒。将药剂温水熬制可以实现益气活血、驱除水湿等症状,有效改善肝脾功能[4]。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过程中,在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适当的结合中医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护理效果,医护人员根据肝硬化患者自身症状来熬制中药试剂,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患者积极主动的接受护理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苏同宝, 张栋华. 复方丹参滴丸配合西药预防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4例[J]. 陕西中医, 2009(05):552-553.
[2]王小珍, 谢宗贵, 张海生. 小肝癌合并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的护理[J].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5, 011(012):1759-1760.
[3]江锋. 从最新指南看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策略[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7, 27(006):362-364.
[4]唐有为, 姚希贤. 中药防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1, 009(002):124-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