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玉,杨艳(通讯作者)
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目的:对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对象,基于随机双盲原则分组,观察组25例,给予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以及护理干预期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Gugging 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评分和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观察组组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较对照组患者28.00%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早期评估;分级管理;脑卒中;吞咽障碍
现阶段,我国临床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以常规营养干预、吞咽训练为主,但由于忽视了患者个体吞咽功能的差异、护理手段千篇一律,导致护理效果欠佳[1]。基于此,本次研究探讨了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对象,基于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63-75岁,平均(68.45±5.14)岁。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62-75岁,平均(67.97±5.23)岁。经比较,两组患者一半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着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症给药、遵医嘱护理、病房巡视等。
给予观察组患者基于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早期评估。在护理开始前,使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从间接吞咽、直接吞咽两方面测试患者吞咽功能,确定吞咽障碍等级,以此为依据确定后续护理计划。
(2)分级管理。结合早期评估结果,对于吞咽障碍程度较轻微的患者,加强治疗性经口进食指导,进餐时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无异味;协助患者取舒适的进餐体位,以坐位或躯干>30°、卧位且头部稍前屈20°为宜;使用加大手柄的勺子、改良筷子、细口杯等餐具进行摄食训练,降低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食物的选择上,以密度均匀、黏性适当、不易松散的食物为主,对于老年人等身体状态较为特殊的患者,合理搭配饮食种类,协助喂饭,速度适中。对于吞咽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使用留置胃管帮助患者进食,进食前先饮水湿润口腔,进食全程在旁照顾观察;动态查房观察管饲管情况。以患者病情进展为依据,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酌情开展口腔感觉训练、运动训练等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1个月后,使用Gugging 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吞咽障碍情况。其中,GUS总分2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吞咽障碍情况越轻微;反之,得分越低,则患者吞咽障碍情况越严重。SWAL-QOL总分220分,评分越高,则患者吞咽功能越好、生活质量越高;反之,评分越低,则患者吞咽功能越差、生活质量越低[2]。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整个护理干预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误吸、吸入性肺炎等,计算并发症的组内总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工具使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表达形式(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百分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GUS评分变化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GUS评分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GUS评分均有所升高,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GUS评分升高幅度更大,此时,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WAL-QOL评分变化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WAL-QOL评分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WAL-QOL评分显著升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png)
2.3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整个护理干预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率为8.00%,对照组为28.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png)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基于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的康复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3]。研究认为,将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的理念应用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可进一步提升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患者病情快速好转[4]。
本次研究证实了上述结论。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GUS评分、SWAL-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的应用对于患者吞咽障碍的改善效果更佳。与此同时,整个护理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表明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的应用,对于并发症的预防有积极效果,可保证患者康复护理的安全性,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
进一步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1)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吞咽功能所采取的的早期评估措施,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早了解患者误咽可能及误咽发生的时期,明确患者护理过程的风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继而能够有效避免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2)所采取的的基于分级管理的吞咽功能训练,能够保证各项训练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逐步提高患者摄食和吞咽能力,促使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基于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的护理干预有积极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瑞.基于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的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8):185-186+189.
[2]张蒙梦,李晶晶,钱利娜.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先行式分级饮食管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7(12):1148-1149+1152.
[3]方萍萍,郑茶凤.基于指南构建的脑卒中吞咽功能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方案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7):4143-4146.
[4]苏秀卿,李翠久,陈琼芳.不同黏度糊状进食对脑卒中球麻痹患者吞咽能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40(14):2120-2122.
[5]钱亿超.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和分级护理管理在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6):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