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刘琴
[导读] 探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急诊临床护
       刘琴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我院急诊室进行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4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和并发症、致残致死率。结果:数据统计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明显较短,救治成功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致残致死率也明显较低(P<0.05)。结论:应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缩短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与致残致死率,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临床护理路径;溶栓治疗;救治效率;预后
        心肌梗死指的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血流急剧减少或者是中断,使得对应的心肌严重且持久的急性缺血,从而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发展迅猛等特点,在目前临床中在手术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常采用溶栓治疗[2],但是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救治时间极为关键,能够最大程度确保治疗及预后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急诊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探究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急诊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80例,并按照入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排除有既往脑出血病史或脑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46-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28±6.35)岁;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11例,年龄在4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79±7.48)岁。观察两组患者基线相关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同时本次研究已经得到医学伦理会的认可与支持,且在患者及家属的知情下开展。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检查意识情况,做吸氧与建立静脉通路处理等。观察组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首先,建立完备的护理小组,一般包括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与护理人员,均进行了专业的护理路径技能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建立出较为适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的护理路径表;其次,在120急救车到达事发现场时,由随车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路径开展抢救,包括询问病情症状,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等,在到达急诊室后,第一时间进行各项指标检查,并完善病例与护理记录单,协助主治医生进行救治;再次,根据主治医生的救治进展进行记录,每完成一项后在对应项后进行打钩,以确保救治完整且顺利;最后,统计救治时间并由对应科室进行会诊收治,开展进一步治疗。在这一过程中,需注意患者家属的情绪观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与安慰,并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有效消除家属的不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以及预后效果,其中,救治效率包括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救治成功率;预后效果包括并发症、致残致死率。
1.4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以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2.1救治效率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为(29.45±5.12)min,对照组患者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为(68.26±7.34)min,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t=27.427,P<0.001);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95%(38/40),对照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77.5%(31/40),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13.237,P<0.001)。
2.2并发症、致残致死率
        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致死率明显较低(P<0.05)。见表1。

3讨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救治时间的把握很重要,越早开展治疗效果就越好,而传统的急诊护理干预模式常由于各个环节衔接不到位[3],导致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或是由于人为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而急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方式,与常规护理相比,能够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缩短中间不必要的衔接环节,通过完整的抢救流程建立,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护理差错,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改善预后[4-5]。已经有研究证实,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还可以降低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的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救治成功率高达95%,并发症、致残致死率也明显较低,可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更好,能够大大提升救治效率和预后效果,更加适合应用并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颖,王春英.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2):2207-2210.
[2]魏松云.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01):169-170.
[3]孙艳玲,马世翠,赵晓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溶栓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03):38,42.
[4]徐秀荣.急诊科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护理路径分析[J].医学信息,2015,000(011):221-221,222.
[5]杨欣.急诊科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护理路径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002):228-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