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华
新乐市医院 河北省新乐市 050700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妇产科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干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妇产科病例95例,以干预模式分组,A组(优质护理)48例,B组(常规护理)47例,比较患者心理状态、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评价。结果:焦虑程度比较,A组[(26.26±3.31)分]轻于B组[(40.41±4.02)分](P<0.05);抑郁程度比较,A组[(32.37±3.20)分]轻于B组[(42.22±3.37)分](P<0.05);不良事件比较,A组[4.17%(2/48)]少于B组[8.51%(4/47)](P<0.05);护理评价比较,A组[85.42%(41/48)]优于B组[51.06%(24/47)](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进行妇产科临床干预,可促进患者情绪平稳,减少不良事件,优化护理评价,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妇产科;优质护理;常规护理;应用效果
前言:妇产科是医院重要科室,基于女性疾病提供诊疗等医护服务,妊娠、分娩等皆需要其医护支持。妇产科因病患和诊疗特殊性,对隐私性要求较高,在该科室中,以孕妇为主要接诊对象,妊娠阶段,孕妇身心受到机体激素等影响发生变化,心理更加敏感,情绪易于波动,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平稳度过特殊时期。所谓优质护理,即基于常规护理进行科学性干预质量升级,体现患者中心,优化患者体验,适应患者需求,强调身心兼护,进而缓解病痛,加速康复,升级护理质量,优化护理评价[1]。本文从妇产科2019年5月~2020年10月病例中选取95例,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95例妇产科病例,48例执行优质护理干预为A组,年龄(20~43)岁,平均(31.25±4.77)岁。常规护理47例入B组,年龄(21~42)岁,平均(31.27±4.65)岁。两组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妇产科病例;(2)自主意识正常;(3)可有效沟通;(4)本人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1)存活期<1年;(2)合并恶性肿瘤;(3)其他重症。
1.2方法
A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1)心理疏导:观察患者状态,评价情绪水平,结合病情定位消极情绪诱发因素,针对性疏导。护士长也应关注护士心态,日常沟通谈心,关注护士心理健康,促进同事交流,缓解护士压力,平衡其心态,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和状态鼓励患者,激发护理自觉性,强调干预执行中的能动性。(2)人性化干预:在护理执行中,强调人性化,立足患者角度完善干预措施,调整干预策略。应融合现代护理理念,促进真诚干预,强调执行精细化和干预实效性,促进贴心护理,不仅应升级护理专业支持,而且应强调情感支持,重视人性化执行,基于患者感受评价执行效果。干预应体现全周期、覆盖全环节,精细化操作,科学性干预。基于孕妇心理,执行策略式沟通,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宣教母乳喂养优势,强调妊娠注意事项。通过言语、目光表达关心与支持,促进心态平稳,缓解消极情绪,引导家属配合,促进依从性。(3)全面护理:在护理执行中,应覆盖全局,提升舒适性,消除不良影响,规避风险因素,做好病房清洁,优化诊疗环境。宣教女性健康知识,应规范表达,基于患者情况调整适应其理解力的宣教语言,促进阴部护理,指导日常清洁,强化自护意识,促进机体健康和情绪平稳,及时答疑解惑。鼓励患者间进行正向交流,引导积极预期。(4)优化细节服务:使用护理标识,促进风险防范,升级诊疗设施,提升诊疗便利性,制作健康手册,定期调查护理评价,改进干预方案。
B组实施常规妇产科干预。
1.3观察指标
(1)以SAS量表和SDS量表分别测评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心理状态、评分负相关。(2)记录不良事件,统计发生率。(3)自制100分护理评价表,患者主观打分,以80~100分评价为优良评价,低于60分为差评,优良率=(优良评价n)÷本组例数×100.00%。差评率=(差评n)÷本组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分析妇产科病例数据,计量资料(年龄、心理状态)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护理评价及不良事件)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
干预前无可比性(P>0.05);干预后<干预前,A组<B组(P<0.05)。详见表1。
.png)
3讨论
妇产科接诊患者具有特殊性和敏感性,优化护理措施,提升干预成效,可促进妇产科顺利诊疗,优化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优质护理即基于护理质量升级、以完善诊疗体验、促进有效干预为要求的干预模式,在其干预中,护理质量更高,执行更加专业,强调人性化理念,重视个体化干预和个性化护理。将优质护理落实于妇产科,与当代医疗理念相一致[2]。
优质干预时,应积极沟通,保证沟通有效性,护患沟通时,在进行规范表达的同时,更应关注沟通效果,即通过沟通,是否达成预期,沟通无效时,应进行护理反思,考虑是否用语专业性过强,患者无法理解,存在此因素,立即优化表达方式,开展有效沟通;无此因素,则深入分析,定位无效原因,纠偏无效表达,实现有效沟通。
通过护患交流,了解患者状态,总结消极因素,消除不良影响,引导患者构建积极心态,促进治疗配合。定位患者身心要求,对于合理要求进行积极反馈,满足患者需要,无理要求给予有效沟通,纠偏患者观念,促进护患信任。护理执行中,应强化隐私保护,优化健康宣教,提升干预专业度,覆盖专业支持。该科室患者常受身心因素影响出现消极情绪,应重视调节疏导,维持心态平衡,以增强依从性,促进有效治疗。优质护理的执行前提为提升执行效率,强化专业度,对规范操作和执行者专业性要求较高,重视护理培训与执行监督,在此影响下,不良事件减少,专业化更强,诊疗更加安全。
综上,在妇产科开展护理干预时,执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比执行常规护理产生更显著的正向影响,促进心态平衡,减少不良事件,优化护理评价,提升干预成效,临床效果优越,适宜在妇产科推广此种干预模式。
参考文献:
[1]梁秉伟.优质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07):145-147.
[2]段丽娜.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