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阿茸玛
[导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阿茸玛
        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74599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在现代医学中,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以提高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特别是儿科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从实际出发,在儿科护理工作重视考虑人情、体现出人性、尊重人权等方面,重视人的需求。为此,护理工作过程中,具体存在哪些护理风险因素,以及导致护理风险的原因和现状,都需要细致详尽的进行分析。面对这些护理风险因素,从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都应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增加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儿科护理常见风险因素
        儿科科室中,大部分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在为儿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由于儿科护理工作十分复杂且多样,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安全隐患问题,安全隐患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儿科护理服务的质量,还影响着儿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了临床治疗的效果,不利于提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以下列举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常见因素。       
1.1 护理人员缺乏儿科护理理论知识
        因为儿科护理工作十分复杂,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操作能力,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儿科中,护理人力资源缺乏,部分新进的护理人员由于年龄较小,没有良好的儿科护理经验,资历较浅,这部分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其专业能力方面较为薄弱,在工作过程中,降低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大部分患儿缺乏自控能力,在临床上容易发生突发事件,而经验浅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若遇突发情况,无法做出及时的、有效的处理,从而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发生,降低了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2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方面问题
        儿科属于医院中较为特殊的科室,儿科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小,大部分患儿还处于儿童期阶段,儿童期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好动、语言表达能力差、认知能力有限等特点,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当患儿出现异常症状时,家属的情绪会变得急躁。这时,护理人员不仅要用专业知识对婴儿症状做出准确判断,也要安抚好家属不稳定的情绪。因此,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并且随着现在一个家庭孩子数量减少,好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容易因为没有及时做好和家属的沟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再加上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忽略了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其语言生硬,态度不佳,导致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不满,降低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1.3患儿家庭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中,大部分家庭对孩子都十分的疼爱,部分家长对孩子有溺爱过度的表现,在院治疗期间会担心医务人员给予患儿不适当的治疗,无法良好的配合医务人员进行临床治疗。部分家长则认为护理人员给予患儿护理是理所当然的行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极高,因此,在护理人员护理的时候,部分家长的态度极差,甚至还会出现暴力相向的情况,不仅破坏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影响了护理人员的情绪,降低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热情。


1.4护理人员执行力差法律意识淡泊
        为了规范工作内容,医院的护理管理一般都有详细的规章制度来遵循,但是部分护理人员工作缺乏责任心、自由散漫,不重视工作标准,不严格遵守制度,使工作质量严重下降,引发医疗差错。护理工作中存在各种风险容易引发医疗事故,护理人员需要对这些风险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预知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还需要了解相关法律制度,遵守相关规定。但是部分护理人员对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比较忽视,认为没有实际的作用,当出现风险时不能及时处理,处理纠纷问题时不懂得维护自身权益。
二儿科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基础培训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是核心组成,由于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儿科护理临床经验,对儿科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充分,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儿科科室中,组织定期护理基础培训活动,鼓励并号召护理人员积极的参与,提高自身的价值,培训员可以由儿科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长或资历深的护理人员担任,主要为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讲解儿科护理的主要流程、注意事项、技术要点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考核制度的建立,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理论学习的重视,积极的投身到护理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
2.2加强护患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儿童患者的家属开展交流沟通,对儿童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要及时熟悉了解。同时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和友善的态度,认真的倾听儿童患者的家属的各方面意见,在沟通时间和内容方面,入院前,护理人员积极给患儿家属提供有效信息,给他们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减少等候就诊的时间。入院时,护理人员更要与患儿家属及时沟通,向他们介绍医院医疗设备和医生的技术水平,还有探视患者的时间,让他们与护理人员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做好患儿恢复健康的指导工作,注意事项以及复诊情况。
2.3 重视健康宣教
        面对现代社会中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而将矛头集中在护理人员身上的情况。在患儿入院的第一时间,护理人员就应该积极的、主动的与患儿以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为患儿以及家属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注意事项、帮带领患儿和家属熟悉医院环境,以提高患儿和家属的好感度与信任度。在执行护理措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为患儿以及患儿家属讲解该措施的必要性、好处、目的等,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
2.4完善护理制度,加强法制教育
        医院的护理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日常工作进行改善和调整,使其越来越科学、合理,增强其适用性。因此,医院需要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完善护理规范,细化护理内容,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还需要加强查对制度的管理,避免药物使用错误或者巡查漏洞等风险。为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医院需要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引导护理人员规范自身行为。其次,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组织有关护理事故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护理人员具备处理日常纠纷的能力,同时能够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安全隐患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提高护理安全意识,重视自身的临床护理专业能力培训,以提高儿科护理的专业性,降低儿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率。加强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研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良好的安全隐患防范对策,以促进儿科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纪云.儿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8(08):65-66.
[2]刘雨婷.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5):174+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