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曾丽
[导读] 探讨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曾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广东广州   5107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5月本院分娩的高龄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对两组高龄产妇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护理后两组高龄产妇发生产科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差错、护理不规范、并发症以及投诉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高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高龄产妇的护理管理中联合使用风险管理,可以减少高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以及投诉数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关键词:风险管理;高龄产妇;护理管理;应用
        35岁以上的初产妇被称为高龄孕妇。一般情况下,对高龄孕妇会给予常规护理,虽然能对高龄孕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临床效果不明显,且需要较长时间。目前,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的医疗护理中被广泛应用。然而,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却鲜有探讨和研究。因此,本研究以高龄产妇为对象,探讨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5月来本院分娩的高龄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在35~47岁,平均年龄(37.17±1.68)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28例。妊娠糖尿病16例,妊娠高血压14例,前置胎盘20例。观察组年龄在36~46岁,平均年龄(36.24±2.47)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29例。妊娠糖尿病14例,妊娠高血压15例,前置胎盘21例。两组产妇在年龄、病症表现等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高龄产妇的确诊标准;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患有恶性肿瘤者;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中途退出护理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高龄孕妇住院后,主动收集其个人资料,掌握高龄孕妇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以及临床症状等。护理人员需要对孕妇进行心理咨询,增强孕妇顺利分娩的信心[1]。在护理过程中,及时总结和评价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前,识别护理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并测量风险的大小[2]。护士定期学习风险知识,掌握护理风险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分析每位高龄产妇的心理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轻高龄产妇的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提高高龄产妇的协调性。控制高龄产妇的日常饮食,饮食应清淡,不暴饮暴食,并及时补充水果和蛋白质。通知家属陪同高龄产妇适当锻炼,注意高龄产妇的身体变化[3]。
        1.4观察指标
        (1)比较护理后两组高龄产妇的产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包括护理差错、护理不规范、并发症和投诉率。(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括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采用百分制打分。很满意:大于90分;满意:80~90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度=(很满意+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测量数据用(x±s)表示,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产科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率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差错、护理不规范、并发症以及投诉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高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高龄孕妇分娩的风险通常高于正常孕妇。随着孕龄的增加,女性的身体机能会处于逐渐下降的状态,这会对她们的怀孕产生一定的影响,延长分娩时间,增加分娩风险。通过对高龄孕妇实施风险管理,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可预防生产过程中的分娩风险[4],显著提高护理管理效果,减轻高龄孕妇的心理压力。通过对高龄孕妇进行心理咨询,可以缓解高龄孕妇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其对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其顺利分娩的信心[5]。在分娩过程中,高龄孕妇常有其他并发症,因此在分娩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危险[6]。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差错、护理不规范、并发症及投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风险管理与高龄产妇护理管理相结合,可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投诉,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于高龄产妇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将相关风险告知产妇,并及时与产妇沟通,提高高龄产妇的自我保护能力,掌握分娩常识。
        临床研究表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很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压力。高龄孕妇心理压力大、负面情绪重等心理特点不利于顺利分娩。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总的来说,临床护士的风险意识不强,不重视高龄产妇的护理管理,容易增加医疗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危害高龄产妇的健康和安全,引发医疗纠纷。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7]。首先,通过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其次,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识别,临床护理人员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护理实际实践中,根据高龄产妇的特点,找出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三是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识别,临床护理人员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护理实践,根据高龄产妇的特点,四是通过生活护理,避免不良饮食、健康和运动习惯引起的不良事件。
        结论
        将风险管理与高龄产妇护理管理相结合,可以减少产后并发症和投诉的发生,提高高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玉,黄儒.分析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9):192-194.
        [2]曾彩贤,曾柯红,黄珊玲,夏红兵,郑月仙.延续性风险管理护理对高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4):164-165.
        [3]黄儒.风险管理对高原地区高龄产妇分娩结局与风险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7):159+174.
        [4]滕杨,程明清.分析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3):28-30.
        [5]罗晓玲.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母婴结局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8):297+299.
        [6]齐晓艳.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5(23):65-66.
        [7]陈兴碧,陈星涛.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4(01):166+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