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4期   作者:王正月
[导读] 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

        王正月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中医院   内蒙古兴安盟   029400

        【摘要】目的 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纳入患者一共具有70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按照掷骰子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前列地尔单独治疗(n=35)和缬沙坦联合治疗(n=35),以对比的方式探析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2.86%)<常规组(17.14%);且实验组治疗后的Scr、BUN及24hUP等肾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效果相比常规组较好,两组相比(P<0.05)。结论 临床中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可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缬沙坦;前列地尔;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指标;安全性
        据相关医学研究数据表示[1],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且易合并大血管事件。临床中需要在患者发病早期采取一定的治疗和干预措施,以整体延缓其肾功能的不断的恶化;因此,本次研究中将随机抽取我院于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给予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并探究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资料为本院于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患者一共具有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内容,且排除具有相关药物过敏史以及依从性较差者。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进行统一编号后,按照掷骰子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5例;常规组给予前列地尔单独治疗,女性患者占比15:35,男性患者占比20:35;年龄大小分别为79岁和33岁,均值(48.2±6.6)岁;病程时间5-30(11.2±3.3)天。实验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女性患者占比13:35,男性患者占比22:35;年龄大小分别为79岁和35岁,均值(48.2±6.8)岁;病程时间5-30(11.8±3.3)天。本人及家属均对于此次研究内容表示认可并进行签字确认,由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进行监督核准,两组对象的资料,无统计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患者
        常规组,给予前列地尔单独治疗。患者入院接受低蛋白、低糖饮食、抗凝及降压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医嘱采用前列地尔(生产企业: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84565;规格:2mg)静脉滴注,取本品10μg+100ml生理盐水混合注射,1次/日,治疗时间为连续4个星期。
        1.2.2实验组患者
        实验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患者入院接受低蛋白、低糖饮食、抗凝、降压及前列地尔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医嘱采用缬沙坦(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mg*7粒)口服,每次80mg,1次/日,治疗时间为连续4个星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及安全性进行观察记录,并作以有效的对比和分析。
        (1)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量(24hUP)等。
        (2)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眩晕+恶心呕吐+窦性心动过速)/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根据不同资料类型以及检验目的分别进行 t 检验法、卡方检验法和秩和检验法等,P<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2]。
        2 结果
        2.1 比较常规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
        如下表1所示,常规组和实验组治疗前的肾功能指标相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Scr、BUN及24hUP等肾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效果相比常规组较好,两组相比(P<0.05)。
         
        2.2 比较常规组和实验组治疗后的安全性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2.86%)<常规组(17.14%);其中常规组眩晕患者2例、恶心呕吐患者3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1例,实验组恶心呕吐患者1例,两组相比(x2=3.968,P=0.046),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3],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确切机制不详,一般认为其与代谢状态、氧化应激作用、细胞因子间的作用、遗传因素和肾脏微血管病变相关;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1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经常摄入高蛋白的患者以及吸烟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高血糖、蛋白尿、血尿、乏力等,因此,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糖尿病肾病早期典型症状中蛋白尿的治疗,该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患者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异常,不仅会严重影响其肾功能指标,同时也会促使病情持续恶化[4]。
        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早期糖尿病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的结果表示:患者的Scr、BUN及24hUP等肾功能指标水平均出现明显的改善,且临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86%,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注射液属于一种新型的脂微球载体制剂,其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及靶向性,可通过对肾血管平滑肌细胞游离钙离子抑制而发挥其扩张血管、加速肾组织灌溉流量等作用,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明显抑制有害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蛋白尿水平,进而改善肾脏功能,但是单独用药治疗会给予患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而缬沙坦作为一种受体拮抗药,其对Ⅰ型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对蛋白质尤其是微量白蛋白的渗出进行有效降低,进而对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有效遏制,两种药物联合后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针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的应用对于其生功能指标的改善及安全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凤琴, 马天文. 来氟米特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 v.15(6):177-177.
[2]王黎, 李华. 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及微炎症反应状态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 17(3):48-52.
[3] 兀江波. 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J]. 慢性病学杂志, 2020, v.21(5):103-105.
[4] 吴琼. 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2(2):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