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彬彬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断中脂多糖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患者1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革兰阴性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将患者分别标记为阳性组和阴性组,两组均检测脂多糖水平,对比检测结果。结果:134例患者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阳性72例,占53.7%;阴性62例,占46.3%。脂多糖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组脂多糖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老年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断中,脂多糖水平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脂多糖;诊断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由于老年人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加之各器官逐渐的老化,增加了细菌感染的发生风险,而一旦发生细菌感染,需快速诊断、及时治疗,促进其尽早康复,提升生活质量。细菌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是主要类型之一,可将各系统感染引发。在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上,脂多糖为特有结构,研究发现其水平密切相关于感染,因此诊断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脂多糖水平检测具有极大的辅助作用[1]。本院以接收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标本后均开展革兰阴性杆菌培养,再以培养结果为依据,将老年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对比两组脂多糖水平检测结果,分析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患者134例,男70例,女64例;年龄60~83岁,平均(71.5±2.5)岁。纳入及排除标准:抗生素在24h内并未使用,知情同意,排除伴有烧伤、外伤等外科疾病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进行革兰阴性杆菌培养,接着以培养结果为依据分组,最后再检测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脂多糖水平,具体如下:
(1)革兰阴性杆菌培养:先采集患者标本,包含血液标本、痰液标本、脓液标本等,完成后开展细菌培养。
(2)脂多糖检测:①制备血浆:静脉血采集时采用含少许无热源抗凝剂(抗凝剂)的无热原一次性真空采血量,血量为2ml,采集后给予离心处理,时间60s,速度300r/min,将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出来,如果暂时不用,需保存在-30℃环境中,并妥善密封,但保存时间不可超过1个月。②处理待测样品:取0.1ml富血小板血浆,加入装有0.9ml样品处理也中,充分混匀,置于70℃环境中给予10min的保温,取出后立即实施冰水浴,获得待测血浆样品。③测定待测样品:向酶反应助剂中直接加入0.2ml待测血浆样品,溶解后,向标准玻璃反应管中转移,转移操作利用微量加样器进行,转移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插入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中,开始反应,完成反应后待测血浆含量自动计算。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革兰阴性杆菌培养结果
134例患者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阳性72例,占53.7%;阴性62例,占46.3%。
72例革兰阴性杆菌患者标记为阳性组,其中男/女38/34例,平均年龄(70.8±2.9)岁;62例革兰阴性杆菌阴性患者标记为阴性组,其中男/女32/30例,平均年龄(72.2±2.1)岁。经比较,两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基本相同,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阳性组与阴性组脂多糖检测结果比较
阳性组脂多糖水平(44.6±20.3)pg/ml,阴性组脂多糖水平(7.7±1.8)pg/ml。经比较,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
3讨论
目前,院内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菌,尤其是其引发的败血症,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在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结构中,内毒素是脂多糖成分,由革兰阴性杆菌生长释放,或产生于革兰阴性杆菌死亡裂解。研究指出,革兰阴性杆菌致病时,内毒素属于主要致病物质。经细胞壁合成后,脂多糖会向细胞表面转运,构成细胞壁外膜,当细菌死亡裂解,会从细胞壁中释放出来,且释放量非常大[2]。内毒素及其活性中心可毒害宿主,毒害作用多种,并能对机体产生刺激,使多种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产生,这些因子作用下,炎症细胞进一步活化,导致“瀑布效应”形成,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造成器官衰竭[3]。当机体出现降低免疫力、处于严重感染等情况时,血液内会积聚大量的内毒素,使内毒素血症不同程度的发生,随着患者病情进展,内毒素血症加重,而病情缓解后,内毒素血症也会有所减轻,可见,判断患者病情时,内毒素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4]。本研究结果显示,阳性组的脂多糖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说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诊断时,脂多糖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脂多糖水平的明显升高提出患者存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情况,要及时的给予干预。此外,有研究指出,在感染早期时即会明显升高脂多糖水平,其可作为预测早期感染的重要指标,因此临床怀疑老年患者发生感染时,因及时检测脂多糖水平,尽早诊断感染,尽早实施干预,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临床诊断老年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可及时检测脂多糖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感染状况是否存在,进而及时的实施抗感染治疗,让患者尽早康复,预防败血症等严重疾病的发生,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远香,刘联斌,黄刚,等.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联合检测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评价[J].抗感染药学,2020,17(11):1645-1647.
[2]张秀芹,陈芳芳,吕蓓丽,等.内毒素在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7):36-38.
[3]张锡峰,黄媛,邢鼐,等.老年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脂多糖测定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37(05):848-850.
[4]张亚萍.脂多糖水平在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0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