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娟、崔静、王斌
凤翔县医院 陕西宝鸡 721400
摘要:目的: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检测肿瘤标志物(TM)运用在乳腺癌(BC)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年8月—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期间我院接诊的40例B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将同时间段内接诊的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超声检查与ECLIA检查,对诊断准确性、组间TM指标[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展开分析。结果:(1)ECLI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2.50%)高于超声检查(45.00%),P<0.05;(2)研究组CA153(48.77±11.46)U/ml、CEA(28.26±5.71)ng/ml高于对照组(12.35±7.56)U/ml、(9.96±2.37)ng/ml,P<0.05。结论:ECLIA检测TM对诊断BC患者有较高准确率,且能区分BC与乳腺良性肿瘤,值得推广。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肿瘤标志物;乳腺癌;准确性;临床价值
BC是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相关报道指出[1],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该病发病率呈现不断攀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身心健康。BC无典型早期症状,确诊后通常已经是晚期,患者预后不佳,所以尽早诊治无疑对提升BC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TM通常由肿瘤细胞产生,能够反映肿瘤细胞生长、发展等情况,如常见TM为CA153、CEA。有研究指出,通过ECLIA检测TM,能够有效诊断BC。基于此,本文就ECLIA检测TM运用在BC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8月—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期间我院接诊的40例B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将同时间段内接诊的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1.2±6.3)岁;研究组: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4±5.9)岁。纳入标准:①精神系统正常;②临床资料齐全;③研究组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④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哺乳、妊娠者;②曾行外科切除手术者;③肿瘤转移者;④不配合检查者。基本资料组间无差异,P>0.05,可对照研究。
1.2方法
全部入选者均进行超声检查与ECLIA检查,方法为:(1)超声检查:仪器选择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为8.5MHz,调整患者体位为仰卧位,将乳房充分暴露,行放射状扫描,且记录扩张、肿块情况,包括肿块形态、回声、大小等;实施弹性成像,于病灶部位进行探头振动,观察弹性图、二维图,之后凭借灰阶超声行纵切面、横切面扫查;(2)ECLIA检查:采集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以ECLIA测定CA153(参考值:<25U/ml)、CEA(≤5ng/ml)。
1.3观察指标
将诊断准确性、组间CA153及CEA水平作为观察指标[2]。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数据均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汇总、处理,同时以(x±s)表示组间CA153及CEA水平,行t检验,以n/%表示诊断准确性,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对比价值。
2 结果
2.1分析诊断准确性
ECLI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2.50%)高于超声检查(45.00%),P<0.05,见表1。
.png)
2.2分析组间CA153及CEA水平
研究组CA153(48.77±11.46)U/ml、CEA(28.26±5.71)ng/ml高于对照组(12.35±7.56)U/ml、(9.96±2.37)ng/ml,P<0.05,见表2。
.png)
3 讨论
BC是常见肿瘤疾病,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治愈率较低[3],加之目前主要对中晚期BC患者进行放化疗治疗,毒副作用明显,患者接受度不高,因此,早期准确诊断BC无疑对于提高治疗率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表明,通过ECLIA技术检测TM可以有效诊断BC。一方面而言,超声在诊断BC时虽然整体感强,且能够反复分析,但是由于其影像重在反映病灶边缘轮廓,难以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所以诊断准确率不高,而通过ECLIA技术检测TM,操作简单、敏感性高,加之无辐射、无创伤,可以有效反映肿瘤细胞生长情况,所以准确率更高,研究结果显示:ECLI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2.50%)高于超声检查(45.00%),P<0.05。另一方面而言,CA153是一种大分子粘液性糖蛋白,对于BC有较高特异性,若是其水平升高,预示着肿瘤变大或病情加重;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患者,之后逐渐被用于诊断肺癌与BC等,大量研究指出[4],CEA水平升高意味着病情已发展至晚期,或是病灶出现远处转移,而本次研究亦证实了这一观点,表现在研究组CA153、CEA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由于在诊断BC时以ECLIA技术检测TM,诊断准确率高,且能区分其与乳腺良性肿瘤,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晓芳,林小菊,黄妹,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0,22(6):539-541+544.
[2]钟磊,谢海燕,林霖.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8,31(20):155-156.
[3]黄宏鑑,叶芳丽,欧武英.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5):2060-2061+2064.
[4]闫怀芝,邢明晓.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在52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