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强
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省金华市 321201
【摘要】目的:探讨坐骨神经痛进行干预时选用药物温阳通痹汤+电针对情况、疗效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参与者为医院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110例(时间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以2种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共2组,各55例)。对照组在此次中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温阳通痹汤),观察组在此次中采用联合治疗(药物:温阳通痹汤+电针),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指标(有效率)比较中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坐骨神经痛患者实际的治疗工作中加强中电针(药物:温阳通痹汤+丙基硫氧嘧啶)联合干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进一步提升其治疗有效率,可推广。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疗效;温阳通痹汤;电针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疾病,会出现疼痛难忍等症状,进而会导致其残疾。它的特点是一条腿放射状疼痛,无论体检时是否伴有相关的神经功能缺陷。大多数有坐骨神经症状的患者在初级接受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尽管有迹象和症状表明可能存在马尾综合征的患者需要紧急转诊。少数接受保守治疗但症状持续的患者被考虑进行脊柱(椎间盘)手术。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可能不理想,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对坐骨神经痛的诊断、诊断干预的价值、疾病的自然和临床过程、预后的预测因素以及大多数治疗干预的有效性了解有限,因此临床需要加强探究[1-2]。本文选择参与者为医院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110例(时间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坐骨神经痛进行干预时选用治疗对依从性造成的影响,做如下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参与者为医院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110例(时间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以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共2组,各55例)。观察组男共33例,女共22例,平均年龄(56.70±9.62)岁。对照组男共30例,其他25例为女性,平均年龄(55.63±9.59)岁。两组资料相关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结果可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在此次中采用常规治疗,温阳通痹汤组方:鸡血藤30克,桑寄生、白术各20克,独活、牛膝以及杜仲各15克,秦艽、威灵仙、当归、木瓜、生姜、淫羊藿、炙甘草以及防己各10克,肉桂和细辛各3克,每日一剂,每日两次,每次200毫升,早晚服用。共接受2周治疗,共2个疗程。
观察组在此次中采用联合治疗(药物:温阳通痹汤+电针),中药汤剂的应用和对照组一致。电针治疗主要选择其环跳、外丘、腰2-5夹脊穴、金门、委中、阿是穴以及阳陵泉等主穴,其中风市、三阴交、命门、承山、次缪、昆仑、承扶等配穴为主。
其中主穴为必取,金针之后捻转和提插结合,让针感放射至其足趾,其中阳陵泉穴需要深刺,让其针感直达其足背。电针密波为10分钟,疏密波为20分钟,电流强度需要按照患者耐受度进行调整,通电留针时间为半小时,每日接受一次治疗。
1.3 统计方法
本次使用Windows系统安装的SPSS 22.0对所有数据进行获取,数据在分析中独立非正态分布选择数据定义,而该方式的表达标准以平均值±标准差(SD)或百分率两种方式进行检验。定量与独立在此次中进行t检验和比较,经卡方检验对此次所得的数据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在数据得出后需注意P <0.05状态时,可认定为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36%(53/55,其中痊愈为19例,好转为34例,无效共2例),对照组为78.18%(43/55,其中痊愈为8例,好转为35例,无效共12例);治疗服务、常规干预后,本文选择的指标对比,有效率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
3 讨论
在大多数情况下,坐骨神经痛是由突出的腰椎间盘引起的,其中神经根被周围环破裂的椎间盘材料压迫,更少见的原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椎间孔狭窄和恶性肿瘤。所有这些原因的共同点是腰神经根受压,这是导致疼痛。坐骨神经痛是压力、疼痛、免疫因素的结合,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病史记录)和身体状况检查。作为既往病史或体格检查中没有单一症状的报告,其敏感性或特异性足以明确诊断坐骨神经痛,临床指南建议既往病史和体格检查相结合为得出结论而进行的检测。如果出现马鞍麻醉、膀胱紊乱、肛门括约肌张力丧失和性功能减退,可能会出现马尾综合征,患者应立即就医。在临床中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该药物在应用之后疗效与预期间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可改善症状,但是疗效一般。温阳通痹汤中的鸡血藤、桑寄生、白术、独活、牛膝以及杜仲、秦艽、威灵仙、当归、木瓜、生姜、淫羊藿、炙甘草以及防己,多种药物组成可起到标本兼治,可起到散寒化湿、温阳补气、祛湿通络、补益肝肾的功效。电针主要经过穴位进行治疗,其中夹脊穴、阳陵泉、环跳、阿是穴以及委中等穴位的针刺克起到活血行气止痛的效果,昆仑、三阴交、外丘、命门、金门以及风市等穴位可起到交感神经功能调节的效果,损伤小,应用所需的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本次研究表明,联合治疗、常规干预后,2组关于TT3、TSH、有效率的分析中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概而言之,在坐骨神经痛患者实际的治疗工作中普及加强治疗干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聪英,徐昭,李彦龙,张福侠,张帆,杨艺伟,逯俭.针刺经脉首尾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3):109-111.
[2]金弘,刘婷婷,刘树民,陈英华,孙晓伟,祝鹏宇.电针联合身痛逐瘀胶囊改善慢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疼痛及对GFAP/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07):70-74.
[3]叶武汉,曾伟权.温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5):54-56.
[4]何海林.温针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对致痛物质及TXB_2、6-K-PGF1α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4(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