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广西桂林国龙外国语学校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数学思维是数学理论知识在头脑中的抽象与凝练的表达,同时也是学生数学学习形成的重要意识与观念。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客观认知数学思维的意涵和重要价值,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阐述了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思维的基本意涵和价值,并重点分析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及建议,希望能对数学教学工作形成积极启示。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教学实践;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以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引领教学发展,应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深度思考的重要议题。尤其是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与逆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一步明确对初中生数学思维培养工作的认知,强化各类培养机制和举措,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为重要,要引起足够重视,并有效落实在教学细节中,务求实效。
1、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意涵及价值
所谓数学思维,指的是基于数学书本和理论知识形成的科学认知、观念、意识与思维。相比于数学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另一个关注的重点。千方百计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向。以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来说,将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与逆向思维能力培育作为重点,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深化,同时也可以全面锻造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完备的数学应用能力,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如,引导学生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可以让初中生根据所学知识形成反向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在数学应用题解答与数学实践中形成有效意识,丰富自己的数学认知。因此,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抽象体现,也是数学实践成果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托。
2、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不仅符合学生全面思维发育的需求,同时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要义所在。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抓好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能力的塑造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应用水平,应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向。
2.1紧扣关键知识点,着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定义、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等理论性内容,不仅将数学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而且形成了完善的知识网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从大量的关键知识点中找到内在规律和联系,形成逻辑严密的思考能力,是教学推进的重点。此外,在教学中刻意引导学生按照现有知识点进行推理,提高自己的逻辑运算和推理能力,不但可以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可以形成阶梯式思维跃升的意识。老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的差异,进行有效的逻辑测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逻辑思维训练方法。在应用题、数形结合的相关题目中,要特意为学生逻辑思考提供契机,引领学生形成逻辑思维习惯。唯有此,学生才能在逻辑训练中逐步形成严密谨慎的思维意识,进而掌握数学实践能力。
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上的“等腰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教授中,老师可以将前后两节课进行对比,让学生们通过严密的思维推理,认识到两种三角形的差异。尤其是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等腰三角形具备全等三角形的部分特性,但二者并不完全一样,且全等三角形可以视为等腰三角形的“升级版”,即前者的三条边、三个角完全一样,因此具有完全对应相等的特性。
2.2鼓励大胆思索,引领学生形成发散思维意识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考、想象与大胆的联想,都是思维意识的组成部分,也都将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公式、定理、概念、定义等进行大胆的思索,形成思维扩散效应。同时,老师可以结合大量数学题目,引导学生按照题目方向进行想象力扩展,肆意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提出“新,奇,多”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在此过程中,即便是有些学生的思路与方法不正确,老师也应采取正向鼓励的方法加以疏导,并教授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为学生营造不拘一格、勇于思考,大胆尝试与发言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思维发散、想象力无限延展的乐趣,进而调动其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下教学中,“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公理。教师如果这样指导学生: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除“同位角”外,还出现“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否可利用另外的两种角的关系,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这样可能就会有很多学生得出两直线平行的另外两种判定方法:一个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另一个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通过这样的发散式引导,学生自然可以生发出不同思考方式,形成多重思维。
2.3以数学题目为引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实践中着力培育的重点。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向思考、逆向寻找路径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独特思维模式,在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中具备突出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逆向思维能力,最关键在于以数学题目为纲,为数学塑造真实的反向思考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知逆向思维的快捷与高效,进而逐步形成逆向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在初中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将反向思考、逆向思维作为教学重点,为学生创造逆向思维场景,帮助学生在解答题目中掌握逆向思维意识。
例如,在湘教版八年级的“二次根式”乘法与除法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相关题目尤其是应用题为学生们设计反向思考测试。通过反向的思考与解析,学生可以找到二次根式在乘除法方面的差异,同时找到便捷的解题方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学生思维能力培育作为重点,一直是包括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的议题。研究认为,数学思维既是数学实践的抽象体现,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思维观念,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水平的高低。为此,要综合施策,将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能力塑造作为教学抓手,优化教学程序,丰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锻造与形成,提升数学教学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 凌千里.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J].数学教学通讯. 2020(23)
[2] 明石兰.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