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1期   作者:周燕
[导读] 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以及思想精华,
        周燕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鹿城中学 726300.
        摘要: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以及思想精华,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代的中学生而言,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必须坚持的重要责任。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成为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工作的相互结合,必然能够实现德育工作的高效性。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此,本文针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的相互结合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促进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 德育教育   初中

一、初中德育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意识尚未成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校园学习的状态中,此阶段的教育效果与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初中生今后的道德养成。在我国基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对于新时期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明确指出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中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等。因此,初中德育教育相较于其他时期的德育教育具备更加重大的意义与必要性。初中校园德育工作开展不理想,德育管理中需要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目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不被重视,就初中德育工作开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是以教材作为根本,教师照本宣科,缺少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起来乏味枯燥,基本在道德观念上是模糊和困惑的,整体来看缺少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千百年来尽管经历封建社会的千锤百炼,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也正是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的优秀品质。同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由传统文化而延伸的多种德育文化对于加快构建和谐健康人生、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现实意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包涵的内容十分丰富,兼备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独特功能。而校园德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属性。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德育上,两者之间的精神本质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可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现代德育的宝贵资源。
二、初中学生德育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
        1.德育内容比较陈旧。目前初中德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依旧以校本教材道德与法治教程作为依据,缺少与时代的适应性与先进性,很多新的内容还没有加入其中,一方面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填鸭式的被动接受,不能够运用书本知识与当今的事实政况相结合,没有一定的民族认同感,荣辱感。学生在情感认同方面是单一,模糊的。
2.德育实践活动缺失,营造优秀文化氛围不浓厚
德育教育工作在初中需要与传统优秀文化相融合,学校需要进一步对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进行探讨,在实践中培养文化素质,进而培养中学生基础的道德文化观念。

因而,教师与学校领导应多组织德育管理实践活动,将培育品德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文化的氛围影响下去感知学习内容,从内容中汲取文化力量与品德力量,形成多方面的行为与思想感染,加深文化与德育管理工作的联系。由此可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新的优秀元素,不断找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必要时一定要充分借鉴一定的校园德育实践活动。浓厚的优秀文化氛围需要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去积极的主动创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从而主动的参与到道德实践活动中来。
三、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工作实践的具体工作方法
1.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   
        学校不仅要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材及图书资料,同时,也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结合班级的特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传统美德的学习结合起来,有批评,有表扬,有反省,有鼓励,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开展不同年级的各类道德实践活动,例如利用寒暑假时间,可以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社区孝亲敬老活动,经典朗诵小视频评比活动,各类手抄报的创作活动等等。
2.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 
        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初中德育教学中发挥作用,首先要进入到学校,只有传统文化与德育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对德育教学的作用。因此,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的思路,进一步扩展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途径,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学的德育教学当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教学中:首先,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将传统文化带到德育教学当中。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积累,具有独特的魅力,将其与德育教学结合起来就必须让它进入德育教学中,这是将两个进行融合必然的过程。学校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要重视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材的质量,使传统文化在融入学校德育教学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另外,高校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根据社会发展变化更新德育教学的内容,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学校德育教学中,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达到教学目的。
3.利用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定期为家长开设家校课堂,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可以举行专题讲座,我们举行的《传统文化影响孩子的未来》、《我心中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我家》等主题活动,引起家长的好评,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营造了积极健康的传统文化氛围。
4.以教师为模范,加强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
只有教师加强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要加强教师思想、理论和信念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认同并身具传播传统优秀文化的能力。学校要不断提升教学队伍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要求教师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对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工作相融合的过程深有感触,不断激发工作的热情,提升自身对古典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自己在传统文化中的特长为基础,提高将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学相融合的能力。
德育教学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是当前教育十分重视的问题。因此,在中学德育管理中,教师应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真正得以延续和继承。
参考文献
[1]陈建华 教育知识价值取向的研宄[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孔令琪 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