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昌虎
钦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535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德育教育能否有效开展愈来愈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举措,以及德育教学的几种方法。得出在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强调以人为本,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朋友。而德育教学中, 要熏陶学生情感,以德育班风激励学生,并以心理辅导感化学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理念滞后严重
现阶段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未能与时俱进,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管理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素质教育的逐渐落实下,对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实际开展德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只是流于形式,导致德育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德育包括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认识等四个方面,班主任在向学生讲解德育时,必须融合这四个方面,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二)管理内容不完善
当前管理内容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有待完善,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不够重视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只是讲解集体主义、四美、五讲等, 导致学生的德育素养无法有效提升。
(三)班主任德育素养不高
班主任的德育素养在当前班级管理中不高,对于德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难以充分认识到,不重视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德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有积极作用。至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应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但是当前班主任不仅未能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还在学生犯错误的过程中,挖苦学生、恶意讽刺,缺少悉心的教导,导致班级管理成效甚微,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循环恶化。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
(一)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良好的班级氛围是人性化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根据班级目标与班级制度,鼓励学生提供更多的想法与意见,为班级营造书香氛围。如张贴名言名句,让学生在休息时间,不自觉地阅读墙上的文字与古诗。布置班级公告栏,将学生各项进步、优秀事迹等制作成海报,张贴在公告栏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中,虽尽可能以学生为中心,但仍旧需要有纪律的约束,在日常的约束中让学生自觉地养成习惯,继而发挥人性化管理制度的作用。动员全员参与到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根据班级情况以及自身情况制定班规,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又能够约束学生自行遵守。让班级规章制度发挥其更大的价值,更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同时,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以宽容的心态引导学生认知错误,改正错误。摒弃传统的指责、恐吓、斥责等管理方式,应兼具严肃与和蔼,让学生尊重教师、敬爱教师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行为是存在善意的,能够让学生将教师视为知己, 畅所欲言。
(二)多种方式结合管理
班级管理要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仅一种管理方式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综合分析,将多种方式结合进行管理,主要表现为转变思想观念。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往往对班级管理事事亲为,十分繁忙。这样的管理办法不仅难以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也将影响小学生的主动性,惰性随之增强。对此,班主任可将班级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制定科学的班规。
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科学的视角,制定利于学生发展的班级制度。例如,班干部的选拔,不仅要根据成绩来定夺,更多的是选举制度,公平公正。或采取轮流制,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家园共育。教育不仅仅是校园的工作,也是家庭应尽的义务。当前教育界所提倡的“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班主任与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实现对学生、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在“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下,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公平,即将学生的实际情况汇报给家长,并尊重家长意见,不应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家长;换位思考,小学生犯错误十分常见,但作为家长难免会出现心急、心疼等情绪。作为教师,应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沟通,赢得家长的尊重与信赖,同时谅解学生。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改善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些许问题,进而为学生们营造和谐的、充满道德素养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心中道德的火把,做一个有价值、有德行的新世纪优秀青年。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方法
(一)营造氛围
良好的班风建设,将大大促进德育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班风并非一日促成,需要在长时间的引导、建设下,逐渐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班风。经过生长期、成长期、内化期、成熟期四个阶段,让学生明确班风的意义,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利用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班风影响学生行为,宣传德育教育。
(二)提高教师素养
在学生面前,班主任不仅是一个严格的教师形象,还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从班主任这里汲取到知识,还能学习班主任身上的优良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将学生引导至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心理引导法
素质教育以来,我国一直在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健全,对世界仍旧在探索与发现阶段。教师应在日常管理中,对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利用心理引导法展开德育教育工作。摒弃一手包办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自行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做学生的知心小姐姐, 在班级设立心理辅导板块,让学生将自己的烦恼写在纸上, 并投入班级后面上锁的小箱子里。将每周三定为烦恼回访日,针对学生的烦恼一一给出意见,并以回信的方式放在学生的书桌中。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烦恼,让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己,成为朋友。进而以书信往来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关怀学生,让学生愿意接受帮助,听从指导。
(四)熏陶教学法
在班级中以各种活动熏陶学生,逐渐形成德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德育观念。其中,主题班会无异于是最佳熏陶方式。为学生与教师创造合作、互敬、诚实的交互平台,围绕学生与教师共同关注的主题,开展班级会议。在班会中,要能够传达某种精神,并通过活动不断加强,深入在学生内心。主题班会中,以演讲、唱歌等方式展开,并以思想交流、心灵升华结束。
结束语
综上述,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世界的开始,并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时学生的教育最为重要,甚至影响日后学生的发展方向、成长路线。对此,班主任需要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以身作则,教导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在日常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开拓学生心灵,引领学生走向人生的象牙塔,最终成长为有学识、有气度、有道德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试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的策略[J]. 罗月儿.??考试周刊.?2019(04)
[2]浅析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 杨瑾.??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