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
泌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463700
摘要:随着当前教学质量的不断优化,在我国的高中教学事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事者开始逐渐意识到,培养和树立高中生的自主思维意识,是当下课堂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基于此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解题教学安排时,教师要积极的运用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式训练法,这不仅可以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从根源上探索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提高和推动高中的数学教学水平的深层次进程。
关键字:变式训练;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应用分析
在时代发展和人类思维方式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随之进行着新型的教学方式创新。就当前的教学前景而言,在高中的数学解题教学过程里,挖掘学生的智力水平,加强高中生举一反三的实际运用能力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因此,在这种教学要求的驱动之下,要想切实落实科学有效的数学解题教学,合理且灵活的运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方式便成为了当下高中数学课堂最具优势的教学方式之一。
一、当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不足之处
1、解题教学过于局限,缺少知识的拓展式延伸
在我国的长期的教学事业进程中,应试化的教学理念一直都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众多教育从事者的主观意识形态里。以至于在现如今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解题教育时,往往都只会把学生固定在所谓的“标准化”答案里,从而忽视了对于问题本身的一些相关性的知识延伸和拓展。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只会一步一步的使得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越来越局限化,继而逐渐形成一种“考试考什么,我就学什么”的固态化学习模式,不利于其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对知识的深层次探究学习。
2、解题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习题和解题的教学安排一直都是任课教师重中之重的教学任务之一。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师而言,在对学生进行解题教学时不仅仅是一项教学任务的完成,更为重要的是要从根本培养学生掌握多种有技巧性的解题策略。但是,就当前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现状来说,众多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保持教学的速度,进而在对高中生进行解题教学的时候往往都是千篇一律的单一教学法。因此,这也就导致许多的高中生在独自进行题目解答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比较低下。
3、教学模式单一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就当前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方向而言,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还是我国传统教学形式中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模式,而且这也是最为容易被相关任课教师所接受和认可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受到我国社会变革和新教育时代的影响,就目前的高中生心理特质而言,他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种可以满足他们好奇心和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基于此,使得当下“填鸭式”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氛围往往过于单调乏味,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并不明显和积极。
二、变式训练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通过对部分题目的变式,提升学生多角度解题能力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基础前提。因此,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在对学生进行相关解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变式改变原题目的部分条件,继而以此帮助学生打开解题时思维的固有模式。
例如在对高中生进行《椭圆》这部分知识的巩固教学时,以“有一个标椎方程已知的椭圆,且它有两个固定的焦点,以此求出椭圆上一点P,使得P与两个焦点相连的线相交后相互垂直”为例,如果单纯的给出一个这样的题目对于刚刚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往往很难直接抓住题眼,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的教学,把题目进行部分改变“有一个椭圆,其方程式已知,且在椭圆上有一点P,其和两个焦点的连线相交后能够保持垂直,求P点的位置”,继而以此帮助学生及时的转变问题的思考角度,从而使得其可以更好的从多角度进行题目的理解探究。
2、通过对题目的整体变式,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的数学变式解题教学练习中,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数学学习技能,因此,在这一条件的驱动之下,作为高中额数学教师更应该积极的以灵活多变的变式训练对解题的题目进行多方位的变式教学。
例如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充分必要条件》的部分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用经典的“设X属于R,则“|X-2|<1”是X2+X-2>0的什么条件?”例题作为教学的基础出发点,从而以此达到指引学生学习方向的教学目的。继而在通过“直线L垂直于平面A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变式训练来帮助高中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连贯教学,从而以此提高高中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3、通过本质不变的提问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
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其数学的解题学习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他们对于未知问题的探究性欲望。因此,在顺应当前教学形式的潮流之下,身为高中的数学教师,更应该积极地站在学生的学习角度,从而通过变式训练的教学方式,活跃对学生的教学氛围。
例如当教师在对学生就进行《圆的轨迹方程》这一章节的习题练习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在不改变题目根本意义的基础上,仅仅改变题目的表述形式来对学生进行题目的创新。比如,已知两定点Q(-7,0)、E(3,0),如若动点O(x,y)与Q、E缩成的∠QOE恒为直角,求O点的轨迹方程。在对其进行相应的变式,已知两点Q(-7,0)位于直线P1上,E(3,0)位于直线P2上,两条直线是垂直关系,求O点的轨迹方程。其实归根结底变式与例题的本质解题方式是一脉传承的,因此只要学生真正的理解这种问题的解题思路,不论如何的变幻形式,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在丰富和巩固其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就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形式来讲,在新教学思想的注入之下,通过变式训练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解题教学的课堂授课已经是一种必然的教育趋势。因此,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而言,就更要求其及时的进行自身传统思维观念的转变,进而以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地运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方式,从而以此不断提升高中生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福.变式训练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5):47.
[2]胡晓明.关于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的相关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