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悦
长春市一三七中学 邮编130000
摘要:语文科目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教学的有效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结合现代教学要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取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整本书阅读
引言:语文科目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积极创造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学习逐渐掌握阅读的技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想法和行为上已经相对成熟,对待人和物上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实际生活经验也有了一定的提升。高中时期是他们进入大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语文阅读的时间就在各科目的学习中被挤掉,学生没有业余的时间进行语文阅读,也很少有老师重视阅读问题,因此学生在阅读上得不到合理的安排。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但许多高中老师并没有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也没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思想,在语文课堂中更不会留下足够时间让他们进行阅读,教师的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1]。
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知识讲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诉求,大部分的教学方式非常单一乏味,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提不起学习兴趣,,无法激发学习潜能,课堂氛围紧张严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也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思想上应紧跟时代发展,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结合实际教学和学生需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创造出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策略,发挥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作用及优势。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抓住阅读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为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现代信息技术为阅读提供了众多渠道,在海量的信息下学生的阅读时间被压缩,电子阅读方式或许真的能充分利用日常的碎片化时间,但这对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十分不利,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加强学生与阅读之间的联系,有序推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营造积极活跃阅读氛围
现代素质教育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人特点,为学生创建合适的活动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自身价值,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积极交流和讨论中形成活跃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在逐渐增多,但随之而来的也是信息的筛选和判断,这也在无形之中对高中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学生在如此多的信息中学会自主筛选和判断,教师必须关注他们的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将阅读价值与日常的阅读教学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能自主选择和判断,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实际阅读教学活动中认识阅读的价值及优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积极活跃的阅读氛围能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兴趣,保持自身对阅读的热爱,最后学会主动阅读,主动积极参与到各类阅读活动中[2]。
比如在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中,以《荆轲刺秦王》为例,课堂开始为学生介绍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也就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随后介绍主人公荆轲及课文大体结构,让学生开始自由阅读,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背景音乐,学生阅读完后用音频范带领学生感受文章情感基调,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课文内容,在慷慨悲壮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中带领学生感受阅读。
(二)体现阅读教学差异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相关要求,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一个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将自己的现有知识与之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修养,作为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知识融合。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为体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与差异性,教师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诉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大家阅读能力的进步,提升整体文化素养水平。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教师的语文知识掌握度会直接对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产生影响,也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要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吸收先进知识,提升个人思想文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进行正式的阅读教学前要分析教学方式的合理性,结合教师的个人经验试验该教学策略是否可行,只有通过试验后的可行性策略,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3]。
比如高一必修三《劝学》一课的阅读,先要求学生将文章的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内容标出,随后通过初度文章了解思想主旨,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进行范读,标出陌生词句的读音。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将同学进行分组,对不同小组的成员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如要求优秀生熟练掌握词句读音,并能解释意思,了解文章主旨大意,对学困生则要求他们能流畅读完课文,从中得出自己的感悟与想法。最后将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三)提高学生阅读动机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学和自主学习,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上要多下功夫,强化学生阅读动机是激发阅读兴趣的重要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加强自我约束。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阅读课堂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上对所有学生实行一刀切,但现代的阅读教学中要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积极创建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清晰认识到阅读的乐趣与价值,主动参与到可以外的阅读活动中,在不断实践与练习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优秀书籍的推进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加深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小组合作模式也是近年来课堂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此项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分析讨论中获得课堂自己所没有的阅读经验,同学间优势互补,使自己的短板得到加强,便于在今后的阅读中掌握技巧和方法。
结束语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现代技术创建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和价值得以体现,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健.关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98-99.
[2]蒲雪莲.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2019(49):5-6.
[3]李海燕.浅议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J].问答与导学,2019(33):25.
[4]王亦清.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育引导实践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