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实效力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摭谈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12期   作者:刘军君
[导读] 【摘 要】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职责使命,高校党的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坚持遵循党对高校的坚强统一领导的最高原则,遵循高校的社会角色属性、功能定位、办学方向、事业目标和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以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使党建优势转化为最大的发展优势,从而实现党建引领学
        刘军君 (吉林财经大学党委组织部     吉林 长春     130117)  
      【摘 要】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职责使命,高校党的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坚持遵循党对高校的坚强统一领导的最高原则,遵循高校的社会角色属性、功能定位、办学方向、事业目标和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以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使党建优势转化为最大的发展优势,从而实现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校党建;组织育人;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吉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吉林省教育厅思政专项“高校组织育人的路径与机制创新研究”(编号: JJKH20200165SZ)、吉林财经大学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强化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专项整治力度,点面结合、抓实建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12-050-0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新的时代孕育适宜的思想,同时也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高等教育要先行,高等教育肩负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肩负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承载着社会发展的责任,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它是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培养的基石。坚持遵循党对高校的坚强统一领导的最高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以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使党建优势转化为最大的发展优势,从而实现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其重要性与迫切性前所未有。
        1.党建与高校发展对标的理论渊源
        1.1思想内核
        正确理解和分析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党的精神,为实现党建与高校工作精准对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高校高质量发展要围绕如何办好高等教育这一根本目标,首要的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牢牢地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其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的阵地。
        1.2高等教育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七项战略,每一项都与高等教育紧密相关,报告中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其明确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教育的工作内涵包括四个层次,一是民族发展的灵魂,这是内化于思想的内容;二是延续着文化传承的脉络,这是赋予知识和文化传递与继承的责任;三是肩负着科技创新的依托,这是承载着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四是驱动着社会前进的力量,这是汇聚发展动力的基础。有关高等教育新时代发展的内涵,是为顺应新时代背景下以满足人民拥有美好生活的多样化多维度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层面需求的关键举措,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党建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2.1高等教育之根本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由学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大学教学,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立身之根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成效就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更是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必须要明确和解决在“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下功夫,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而培养人这些有关使命与责任的命题,是党领导高校工作必须认真对待且需持有深入和系统的钻研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要毫不含糊地坚决把这个核心问题贯彻到高等教育始终。
        2.2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高等学校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其中心工作要围绕五大方面展开,具体包括①人才培养即高校立身之本;②科学研究,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繁荣学术文化之责任;③服务社会,为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做贡献;④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是大学的基本功能;⑤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交流与接轨等五个方面内容。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定不移地走高等教育事业提高质量向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2.3发挥高校党建实效力的实践路径
        3.1党的建设工作的全局性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适应新时代、新发展,从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九项坚持的首项内容。高等教育工作中,学校党委对学校全局工作实行全面的领导,承担着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具体落在实处就是九大核心关键词,一是把方向、二是管大局、三是保落实。首先,“把方向”即是党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要把握好政治方向、教育改革方向和学校事业发展的方向。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的政治站位,提高办学治校的思想意识。其次,“管大局”即是党领导的学校中心工作要坚持在大局下行动,学校党委要在议大事、抓重点上处理好全局工作的主次轻重,发挥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最后,“保落实”即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的作用,自上而下依靠基层党组织书记、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党员干部、教工党员去落实,在实践中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党管人才原则,把学校的领导班子建强,把学术骨干、教师队伍建好。高校党委要确保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充分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全力保障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促使高等学校的教育事业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促使高等学校的教育发展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促使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向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3.2 党的建设的着力点
        一是党的建设要从根源上着力,明析“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巩固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值“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以精准党建引领大思政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落地落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二是党的精准化建设要从方法上着力,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高等教育工作中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其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到文化知识教育环节,做好社会实践教育的德育工作。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设计与之适应,长效支撑的学科建设体系,教育教学体系,教材实验体系,行政管理体系中。促使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目标协同一致,教学有成效。三是党的精准化建设要从目标上着力,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学校党委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工作。
        3.3党的建设的组织保障
        党在高校中的战斗堡垒是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石与落脚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驱动作用。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历史的方位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高校党的建设的形势和任务日趋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与作用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深化。从组织功能历史变迁看,尽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与基本功能在革命年代、计划经济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与侧重点有所不同,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则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基层党组织的最为根本的功能(刘红凛,2018)。
        (1)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
        教育是谋万世谋全局的战略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愿景,教育要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坚持把教育作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在坚持党委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职责不缺位前提下,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指导为基础,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的旗帜榜样作用,推动培养高质量人才、建设高水平团队、打造高品质高校等各项高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支持和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周健松,2017)。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调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四个服务”。
        (2)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任务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服务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和学校中心工作任务,重大决策党内先讨论、重大政策党员先知情,教育引导教师党员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带头攻坚克难,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引领带动师生积极投身学校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和谐稳定。高校基层党组织对标高校中心工作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好精准化建设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领域、不同对象、不同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