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陈杭强
[导读] 随着身体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高中体育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陈杭强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外语中学 浙江 诸暨 311800
        【摘要】随着身体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高中体育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然而,早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磨灭的问题,为此,体育教学应进行全面创新,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本篇文章将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在中改善不良现象,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水平,推动高中体育教学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 问题分析 解决对策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体育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话题。无论是学校还是体育老师都应该顺应时代的呼声,用心倾听、尽力去实施改革,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理应将学生自己当作教学主体,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其整体能力。创造出更适合学生身体发展的教学体制,谱写高中体育教学的新篇章。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学校对于常规化的体育教学还不够重视。
        1.1在我国现阶段的高中教育中,由于高中学生即将面临高考,所以一般学校都把文化课当做了教学中心,把体育课程视为娱乐的课外活动,还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其他老师也会经常出现占用体育课的时间来要求学生补习作业,这种现象在高考之上的理念中看似无碍,实际上会导致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无法得到有效的规律锻炼。这是从思想的轻视到行为的阻挠,不仅是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运行,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1.2竞技体育教育也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学课程占比也严重超过了常规的教学时间。体育老师为了教学成果的体现也更加的看中学生的比赛成绩。对于体育优等生采取有计划、有目标的强化训练,往往容易忽略对于其他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这种比较失衡的分配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现多层分化的情况,如果不加以调整便会恶性循环下去。
        2.体育课程缺乏德育素质理念。
        2.1体育课程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另一方面还要对其人格进行引导,以此促使学生们可以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然而有些体育老师只把教学精力放在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方面,以严厉的教练形象来进行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重视不足,缺乏德育素质理念和思想的渗透,课上并不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地位,而是以自己的单方面的计划和意识来要求学生,往往导致学生身心疲惫,无精打采。
        2.2体育老师在上课之前缺乏对于学生基础能力和水平的了解,无法把体育中健康的运动方式和提升体质的技能课程与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使得课程显得空洞枯燥、乏味无趣,这是因为老师不太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无法做到对于学生体能方面的有效控制和训练,也无法做到恰当的项目选择。造成一些形式化的运动和机械化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身体各方面条件的协调发展。
        二、解决高中体育教学问题的有关对策。
        1.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平衡竞技与常规的关系。


        1.1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道理似乎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如果因为缺乏了适当的体育锻炼而造成圣体出现问题的话也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重,切不可为了一时的学习而耽误了学生的身体。就此学校方面应该首先给予重视,对于常规的体育教学要严格把控,从课时、课量和上课的具体情况都要做到有针对性的考察。做到对于整个学期体育课程的统筹与规划,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毕竟没有一个良好的体魄对于学习来说也是莫大的负面影响。要知道身体的运动可以促进心理的振奋,可以从个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精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甚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个别老师一定都不可以出于一点私心就占用学生们来之不易的体育时间。
        1.2体育老师要认清竞技体育与常规体育教学的区别,既不可混为一谈,也不可以有偏有向。体育优等生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是每一节体育常规课对于一般学生来说也不可或缺,教师要怀着一颗“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仁心和责任心来进行每节体育课的策划和安排,妥善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都要做到有法有度。对于体育优等生的训练严格要求也许是为了拼搏成绩,但是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还是以身体的承受力来调整对学生的态度会比较好一些。以友善和心理和常规的目光来定位学生的能力,做到及时的鼓励和适当的磨炼,切不可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和负担。
        2.融入德育思想,完善体育素质内涵。
        2.1在课堂上,教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学生本身则是学习的内因,在新课标的正确指示下,应该逐渐舍弃“教师为大”的封建立场,革新观念,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站立在全体学生科学运动与健康的角度设置课堂内容,积极采用情景互动的模式和组团学习的模式,寓教于乐,拉近与学生之间关系。要做到从思想的觉醒到行动的配合。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用微笑对待每一个学生,用耐心的指导和细心的观察来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以保障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得以锻炼。
        2.2世界上没有完全形同的两片树叶,更不会有特点相同的两个学生,体育教学要懂得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特点来分配教学项目。也就是想要改善体育教学质量需要因材施教,这也正是现如今核心素养指导下的素质教育根本。因材施教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及现有的场地器材,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以愉悦身心为前提,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教法要灵活,手段要多样,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并更够充分的尊重学生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做到松弛有度,安排合理恰当,可以组织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分队运动,还可以提供跳绳、毽子、沙包等器材灵活做到灵活变化运动方式,让学生的身心同时得到愉悦的感觉,达到体育训练的效果,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无论从学生的健康素质、思想能力来说还是从体育本身教学的层次水平来说,在当今这个时代高中体育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以不断的探究与实践来得到更加长久且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锦华.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3(24):38-39
        [2]李玉.高中体育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224-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