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王春蕾
[导读]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与班主任管理工作密切关联的重要内容。
        王春蕾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市  100048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与班主任管理工作密切关联的重要内容。这需要班主任积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教学功能来促进班级管理的工作,并能有效地把两者结合起来,既能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能更好的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结合
        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又在班级中担任某学科的教学,所以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在学校里,中小学的班主任多由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教师担任。“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不仅是学科教师,更是班级管理者。因此班主任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将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做好班级建设工作和育人工作[2]。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与班主任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班主任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合理规划班级管理内容、巧妙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既能有效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1.通过班主任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中,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列为重要培训内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3]。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深入开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要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并取得实效,就必须结合班主任工作来开展[4]。因为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下,班主任仍然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对学生学业、心理等方面影响最大的人。班主任也是连接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桥梁。如果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由班主任来担任,既能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3]。
        2.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班主任工作内容相辅相成
        《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从而能更好的生活和适应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合理设置每一阶段的教育内容。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到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应该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注重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讲座、心理辅导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结合很有必要。
        3. 班主任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因素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效能的提升,不仅需要加强自我认知性技能的培养,更需要结合自身的情感性素质。在提高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提高班主任的隐性影响、协调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都需要情感素质功能的发挥。心里健康教育教学可以提升班主任关注学生情感因素的能力,使得班主任更加关注学生的日常,也就更容易捕捉到学生的状态变化,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就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更有助于班级管理的现实效益[6]。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具体策略
        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与班级管理相结合
        《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情境设计、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多种多样,能很好的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如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带领大家排练了一部关于《打倒考试焦虑怪兽》的心理情景剧,使同学们认识到什么是考试焦虑、如何化解考试焦虑。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考试焦虑,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学会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也有助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便于班级学习管理。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更多的参与心理课堂,鼓励同学们一起合作探究。在学生进行各种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及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7]。
        2. 班级管理常态化工作中融入心理辅导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工作时,可以将学生的个体、团体辅导等活动融入到班级的常态化工作中,通过心理辅导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创建便于记录、保存、分析的学生电子心理档案。班主任总会碰到一些学生的违纪事件,对学生违纪的处理要把握好一个“度”。班主任听到学生有违纪的情况,就会很容易发火,一旦控制不住就会使问题严重化,如果班主任懂得心理咨询中的一致性的沟通技术并能运用在与学生的沟通当中,就会很好的化解这种情况。将心理咨询中的知识运用到班级的常态化工作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在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候,也可以将这些沟通方式传递给学生们,让学生们从小就学会表达自己,与人更好的沟通。有些小学生在进入校园以前,就已经在幼小的生活当中萌发了一些心理问题,在班级群体生活当中,这些问题将暴露得愈发明显。班主任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的所教、所学、所得,能更好的帮助这些孩子。
        3.更好的与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合力
        家庭是每个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摇篮,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蒙教师。在每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语举止、教养态度可以直接影响子女的认知与适应,影响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8],所以班主任要尽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最近网上出现了一条家长退出家长群的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也需要我们教育人深思。这位老师并没有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也没有很好的理解家校合力这个词代表的含义。如果班主任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就可以提高与家长的沟通质量和效率,使家校联合更顺畅,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在中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由于共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存在着相互结合的可行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的各种开展形式中融入班级管理的因素、把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作为班级常态化工作、利用一致性的沟通和心理疏导能力与家长更好的沟通等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实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苏飞. 班主任在教学与管理中的角色转换[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20): 86.
[2] 钟大海. 班报: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的融合点[J]. 江苏教育, 2018(39): 58-59.
[3] 张嘉玮. 中小学班主任怎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7(03): 24-25+57.
[4] 李通. 对初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文学教育(中), 2012(02): 39.
[5] 花文凤, 鲁广智. 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模式和策略[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 34(06): 118-124.
[6] 戴薇.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22): 24-25.
[7] 刘振奇. 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性分析[J]. 家长, 2020(28): 75-76.
[8] 王永德.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教育观察, 2019, 8(41): 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